投资如何用简单战胜复杂?
2022-12-01 00:00汇商财经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一样产品的功能越复杂,那么就说明它越高级,消费者也越可能为它的高价买单。

举例来说,现在有一些高级手表,除了能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以外,还有蓝牙,GPS卫星电波接收,电子加太阳能驱动,防水防震,测量高度,气压,方位等各种功能。把这么多复杂的功能全都浓缩在一块小小的手表里,对设计、工艺和制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这样的手表,定价比普通的石英表更贵,让很多消费者觉得理所当然。

这个逻辑规律,在汽车制造,电子消费,以及各种服务业中都普遍存在。那就是:复杂的比简单的更难,更好,更贵。

但是在金融投资领域,这个规律却不一定管用。也就是说,更加复杂的投资方法,未必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该数据(NACUBO-TIAA Study of Endowments,2019)统计的是美国不同规模的基金会在过去3年、5年和10年的投资回报(截至2019年6月底)。基金会是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一般来说管理的资金量比较大,投资维度比较长,有实力聘请职业的投资经理为其管理数亿美金的基金规模。像一些有名的大学,比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都拥有专业的团队管理其基金会。

统计显示,资金管理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会,其过去3年、5年和10年的年投资回报分别为:9.6%、6.1%和9%。管理规模在5亿到10亿美元之间的基金会,在同期的年回报分别为:8.9%、5.1%和8.5%。其他那些资金规模更小的基金会,投资回报比大规模的基金会更差一些,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的回报,算好还是不好呢?得看和谁比。比如我们设计一个这样的基准:70%的股票(用标普500指数ETF来衡量)和30%的债券(用债券ETF,BND来衡量)。这样的投资组合,在过去3年、5年和10年的年投资回报,分别为:9.1%、5.8%和9.3%。

也就是说,那些基金会的投资回报,还不如简简单单,买两个指数ETF组合起来的投资回报更好。

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基金会采用的投资策略,是高度复杂的。比如同样的统计显示,管理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会,其资产配置的比例大致如下(基于2019年6月底):美国股票11.2%、美国以外股票20.1%、其他股权43.2%、固定收益10.1%、实体资产13.5%、其他0.8%。这里的其他股权,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对冲基金,而实体资产则包括房地产、防通胀债券、大宗商品等。

所以你可以看到,像基金会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几乎囊括各种流动性好的,和流动性不好的资产类别,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我们普通个人投资者很难接触到的投资标的,比如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等。

为了管理如此复杂的一套投资策略,基金会不得不花重金搭建投研团队,或者付出不菲的代价购买数据库和咨询服务。举例来说,耶鲁大学基金会前主席查尔斯·艾利斯在近期发表的一篇专题文章(Ellis, 2020)中提到:

耶鲁大学基金会的投资委员会成员,专门由耶鲁大学校长、基金会CIO大卫·斯文森和基金会主席精心挑选,旨在确保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提供贡献。每季度召开一次的投委会,所有的成员必须到场,每人在开会前至少要花10小时以上仔细阅读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所有的投委会成员,在进入投委会之前都有很长的观察期,很可能和投委会领导认识十多年,才可能循序渐进,慢慢加入投委会。

简而言之,要想成为耶鲁大学投委会成员,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他需要在金融投资行业多年的积累,其专业能力被投委会领导认可,才可能被考虑邀请加入投委会。投委会成员看那些准备好的材料,都要10小时以上,可以想象准备那些材料,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没有一个专业高效的团队,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美国所有的基金会中,耶鲁大学基金会的投资业绩,是数一数二的。其投资模式,被简称为「耶鲁模式」,被全世界各大其他机构纷纷效仿。从这些细节,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位个人投资者,或者一家公司,想要模仿耶鲁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像耶鲁基金会拥有的资金实力,多年积累的行业人脉,能够获取的专家资源等,都是其他个人或者公司投资者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优势,这也大大增加了任何人想要复制「耶鲁模式」成功的难度。

但上面的分析同时显示,我们不需要搞那么复杂,也可以获得差不多,甚至更好的投资回报。对于任何一个个人投资者来说,购买并长期持有两个低成本的ETF,并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一个简单的投资策略,就可以匹敌那些资金管理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会的投资回报,对于广大个人散户来说,绝对是不能错过的「免费的午餐」。

当然,上文中的基金会回报,是所有管理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会的平均回报,包括了像耶鲁大学基金会这样的明星机构,也包括了其他一些业绩更差的机构。但对于任何一个个人投资者来说,哪怕是获得这些大型机构的平均回报,也是非常不错的业绩。毕竟,没有一个个人投资者可以像其中任何一家机构那样,招募职业基金经理和分析师,购买各种数据库,雇佣咨询公司,投资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

著名的投资传奇巴菲特,早就参透了其中的奥秘。在2016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信中,巴菲特写道:

有钱人,养老基金和大学基金总是觉得他们配得上那些「高档」的金融服务。但最后的结果就像那句谚语所说:当一个有钱人遇上一个专业人士后,钱和经验换了个位。专业人士有了钱,而有钱人则学到了教训。

巴菲特的意思,是「越复杂越好」的规律,在金融投资中不管用。普通个人投资者,只要方法得当,通过购买并持有几个低成本的ETF,就能够获得和那些专业金融机构相似,甚至更好的投资回报。巴菲特对于自己家族信托的投资建议是:购买并长期持有90%的标普500指数ETF,和10%的美国国债。就这么简单。

在金融市场中,每当你买入一只股票,必定有另一方向你卖出那只股票,反之亦然。就是说,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是人和人之间进行的零和博弈。不同的地方仅在于有些人是像你我这样的散户个人投资者,而其他一些人则可能是专业的从业人员,有一定信息优势的内部人士,或者甚至是机器。如果我们想在专业度,复杂度和信息量上面去和那些专业的机构竞争,这无疑是一条不归路:不管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和像耶鲁大学基金会那样的专业机构匹敌。

但是在金融市场中,我们不一定非要通过更复杂的手段,才能获得更好的回报。有时候,简单反而更有效。聪明的投资者,善于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在实践操作中尽量扬长避短,用简单战胜复杂,这才是更智慧的生存之道。

写评论
最新评论
汇商
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