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是在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有戲嗎?小米自動駕駛能力解析
2022-08-12 12:08匯商財經

小米自動駕駛的目標是在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併且小米汽車首期投入已經達到了33億元,然而,現階段軟件版本的錶現距離最終交付還有些“差距”。

在今晚的雷軍個人年度演講中,這位小米掌舵人對外公佈了小米汽車的最新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小米汽車自成立以來,雷軍及小米官方首次在公眾場合公佈項目進展。這樣看來,這更像是雷軍對「米粉」做的年度工作匯報。

這次的「匯報」的內容是一段自動駕駛測試展示,我們首先對視頻內容進行拆解分析,看看成立一年半的小米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做到了什麽水平。

01小米自動駕駛什麽水平了?

通過這段視頻,我們能夠看出現階段的小米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做到以下能力:

U 型彎掉頭、主動避讓客車、主動避讓行人(無斑馬線路段)、主動通過環島、有保護左轉、無保護右轉、自動避讓障礙車輛……

小米自動駕駛測試工作是在武漢智能網聯示範區進行的,從視頻中也能看出來,測試區域相對來說併不是很空曠,甚至部分路段還會有大量的機動車與兩輪車混行,這就對小米自動駕駛車輛的感知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雖然官方併未公佈測試車輛的感知硬件配置,但是根據此前曝光的實拍圖來看,測試車輛配備了一顆禾賽 Pandar 機械激光雷達,併且配備了環視 ADAS 攝像頭,具備 360° 的視覺、激光雷達雙重感知能力。

根據小米公佈的測試 Demo 視頻來看,小米自動駕駛的感知質量還是比較高的,能夠識別到多種交通參與者,併且會對後嚮駛來的大巴做避讓處理。

同時,在復雜路段,例如環島、非機混行的路口,也能夠對多個目標進行檢測跟蹤,預判對方的軌跡,併做下一步決策。

從結果來看,小米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完成 0 接管的城市道路點到點自動駕駛,且測試道路車流環境併不稀疏

但是從過程來看,現階段軟件版本的錶現距離最終交付還有些「差距」

「差距」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現如今這套智能駕駛感知硬件與量產車型還有些區別,例如機械式激光雷達很難放到量產車上,只能選擇固態/半固態方案激光雷達,這樣一來就很難實現激光雷達點雲與視覺的 360° 雙重感知融合。

同時根據我們的了解,小米第一款車型極有可能是一款主打性價比的產品,同時價格不會太高,那麽如何平衡輔助駕駛感知硬件與車輛 BOM 成本之間的比值就成了需要取捨的問題

另一點「差距」體現在繫統的規控上,從測試視頻呈現效果來看,目前這套軟件版本在呈現效果上還有較濃重的「Demo 味兒」,繫統規控上還有較多需要優化的地方。

例如當前方靠邊停車的車輛啟動時,小米測試車輛直接被「逼停」,這類城區內突然進行的大幅度減速動作顯然與人類駕駛習慣不同。

再例如,測試車輛出於安全考慮,將行車速度壓得很低,明顯慢於其他機動車輛,於是就出現了社會車輛從非機動車道超車的一幕。

或許是因為這是小米自動駕駛軟件剛剛上路測試,它的「駕駛風格」明顯趨於保守。僅從這段視頻內容來看,在 2024 年量產交付之前,小米團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02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小米自動駕駛現在的能力?

那麽新的問題來了,從去年成立、到今年初代自動駕駛測試首秀,小米的進度算快嗎?距離 2024 年交付還剩近兩年的時間,這套智能駕駛能夠打磨到什麽水平?

進度方面,我們可以拿小米與其他友商、尤其是跨界造車的友商進行對比。目前,能夠在新車或是新智駕繫統落地前,有能力和勇氣進行 Demo 展示的本就沒有幾家,悉數盤點也就僅有小鵬、極狐阿爾法 S HI 版(華為)、智己與毫末智行。

以小鵬為首的車企,其初代 ADAS 產品採用的是供應商方案,但是在規控等方面需要花很多心血。歴經多個版本的叠代後,再通過新車型推出自研的感知方案。

這樣的過渡型策略一來能夠讓產品錶現更穩定,至少底線更加可控,二來也是受限於團隊初期自研能力薄弱。而毫末、華為更是早已在自動駕駛領域發力。

之於汽車領域,小米算是個新同學。快速解決技術儲備不夠深厚的最快辦法就是買買買,去年 8 月底,小米以 7737 萬美元 100% 收購一家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深動科技(DeepMotion)。

雖然彼時這家公司還不到 50 人,但是卻擁有較強的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其核心人員均出自微軟亞洲研究院,隨著收購的完成,深動科技內部包括 CEO 蔡銳博士在內的多名高管已全部被小米汽車「收編麾下」。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小米汽車註冊成立後的最大手筆投入,結合坊間流傳的小米汽車高薪招聘自動駕駛研發人員,足以看出小米汽車對於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的堅持。

在今晚的發佈會上,雷軍再次重申了小米汽車發展的核心戰略。小米認為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決勝的關鍵點。小米自動駕駛的目標是在 2024 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併且小米汽車首期投入已經達到了 33 億元

如果僅僅以現在的錶現和人員規劃來看,在 2024 年交付能力達到第一陣營的產品確實是件比較難的事情,但是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才剛剛開始。

另外小米在人工智能算法和攝像頭技術上具備一定優勢,這也是自動駕駛非常關鍵的兩項技術。

不過小米的劣勢在於,蔚小理三家已經有大量量產車交付,積纍了非常多的數據,而小米目前卻僅有 140 輛測試車部署上路,想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需要解決大量的 Concer case,目前來看小米在這方面還需要多加把勁。

03一年多裏,小米汽車做了什麽?

除了自動駕駛方面的投入,小米汽車在其他領域又有哪些動作?下面我們根據時間線一一梳理。

2021 年 3 月底,雷軍在發佈會上正式官宣小米造車的決定;隨即在 4 月 1 日,小米公司正式申請小米汽車商標。

官宣造車後的幾個月裏,雷軍四處走訪主機廠,考察了東風、比亞迪、上汽等多家車企。

8 月 25 日,正如上文所說,小米汽車大手筆收購深動科技。次日,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發微博錶示歡迎幾位微軟老同事加入小米。

2021 年 9 月,雷軍曬出小米汽車核心 17 名成員合照,宣佈小米汽車成立。在這 17 名核心團隊中,僅有 1 名成員具有汽車行業工作經驗。這名成員叫作李田原,此前曾就職於寶馬,他也是寶馬旗艦 SUV iX 的設計師。鑒於這段履歴,我們有理由猜測李田原將擔任小米汽車的主設計師。

9 月 2 日,小米汽車正式落戶北京經開區,根據協議內容,小米將在亦莊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銷售總部和研發總部,整車工廠將分兩期建設,總年產量 30 萬輛,其中一期和二期的產能分別為 15 萬輛。預計 2024 年首車將下線併實現量產

工廠方面,小米併沒有選擇走「代工模式」,而是從 0 開始,自主建設生產基地。根據今年年終網絡流傳照片來看,目前小米工廠還處於早期的基建狀態。至於外界所關心的造車資質問題,根據我們的了解,小米汽車已經鎖定了北京市政府新發兩張造車「牌照」中的其中一張

在人才招攬和儲備方面,根據我們的了解,小米汽車現階段已組建了 500 人的自動駕駛專項團隊。分佈於北京、上海及武漢等多個地區。小米汽車總人數也已經達到了 1,600 人,其中不乏胡崢楠、於立國以及周钘等具備行業經驗的得力高管。

胡崢楠曾任吉利研究院院長一職,在吉利期間,他參與了吉利第一代模塊化架構 CMA、BMA 的開發,同時他也主導了面嚮智能電動化平臺 SEA 浩瀚架構的開發,在整車開發領域的經驗非常豐富。

而於立國在加入小米前,曾在北汽工作多年,他曾主管北汽新能源戰略規劃、固定投資以及中長期產品規劃等工作。在他的主導下,北汽集團創立了極狐汽車品牌,於立國親自擔任極狐汽車總裁。

在加入小米汽車後,於立國擔任副總裁一職兼小米汽車北京總部政委,負責統籌小米汽車綜合管理工作、專項業務推進以及小米汽車北京總部組織和人才建設。

剛加入小米汽車不久的周钘,此前就職於上汽通用五菱,擔任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一職。加入小米後,周钘將負責小米汽車市場營銷工作,併直接嚮雷軍匯報。

成立一年半,小米汽車在工廠建設、人才搭建以及自動駕駛軟件研發等方面已經逐漸走入正軌。距離首款車型上市還有近兩年時間,小米汽車的前景樂觀嗎?

04 2024,勝算幾何?

在去年雷軍宣佈造車後,網絡上掀起了一場討論。許多人認為小米入場太晚了,已經錯過了「上車」機會。但也有人認為小米有充足的資金和品牌號召力,機會仍然很大。之所有不同的聲音,是因為小米汽車的誕生確實有些微妙。

首先從宏觀層面來看,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新能源汽車交付量非常不穩定,但是市場滲透率總體在 25% 左右徘徊。

可預見的是,隨著新勢力車企推出更多車型覆蓋細分市場,其市場佔有率和品牌認可度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這對於小米汽車來說,都是極大的威脅。

小米首款車型剛一誕生,就需要與新勢力的成熟產品直面競爭。

從細分產品亮點來看,今年底之前,小鵬、毫末等公司將會落地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功能。而明年,這項功能一定會打通更多城市,體驗也會隨著功能鋪開後的反饋而提升。

到了 2024 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推進這項功能。這就意味著,小米汽車首款車型落地就必須具備相當能打的智能駕駛繫統。

況且自動駕駛的研發最重要的就是數據的積纍,小米汽車自動駕駛首期規劃了 140 輛測試車,這些測試車所積纍的數據顯然在短期內還無法與新勢力三強各自大量到量產車相提併論

在智能座艙方面,2022 年新勢力各家車企都在座艙上想破了頭做各種創新。但是大多數車企的方案最終也就是讓我們與車輛的交互變得更簡便、體驗變得更好,總體來說併沒有那麽的顛覆。

作為一家 ICT 跨界造車,尤其是在智能家居上有著出色市場錶現的小米,能夠在座艙與家居上有什麽創新的互聯,是我們非常期待的事情。

另外,小米汽車官方人員也嚮我們傳達了一個信號,那就是小米汽車作為一名新同學,在新能源汽車上下遊供應鏈併沒有受到排擠,許多大型 Tier-1 對小米汽車的態度非常開放,小米汽車不會出現新勢力創立初期供應方面四處碰壁的情況

最後就是老生常談的小米用戶基數與萬家小米之家的品牌資源,小米品牌號召力足夠強,且「米粉」的消費力也夠給力。但是消費級電子產品與汽車這種大宗品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小米品牌的號召力能轉換多少訂單,是我們非常期待見證的。

05寫在最後

小米相關人員嚮我們透露,自小米官宣造車以來,雷軍本人已經體驗了近 90 輛不同的車,且只要雷軍本人在小米科技園辦公,幾乎都會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小米汽車

小米汽車團隊從上至下都沒有因切入市場時間較晚而感到不安和仿徨,相反都以後來者的身份鉚足了勁嚮前沖刺,雷軍本人也在發佈會上稱,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在 2024 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我們非常期待,作為一家在 ICT 領域取得過成功的科技公司,在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能夠帶給我們哪些驚喜。

写评论
最新评论
富路理財
理財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更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更多經驗的地方!
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