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頭爆發!“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繫”下,央企終於找到風口了?
2022-11-22 21:59匯商財經

在傳統的估值體繫中,風險可控但成長性相對有限的央企往往身處估值窪地,陷入“更好業績”匹配“更差估值”的窘境。但在“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繫”概念之下,不少分析師認為,央企的內在價值或將得到重新認識。

受利好消息影響,今日國企改革概念掀漲停潮,廣州浪奇、大慶華科、中成股份等10余只個股漲停。其中中字頭個股午間集體拉升,中國鐵建、中國中冶、中國中鐵午後秒闆。截至今日收盤,中國交建、中國聯通漲停。

消息面上,據新華社報道,證監會主席易會滿21日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對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和發展作了講話,特別指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繫,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

據中證報發文援引專家觀點錶示,國企估值偏低,當前央企上市公司市盈率不足8倍,為近十年以來最低水平,亟需完善契合國企特點的估值方法。

中金公司也在11月22日的研報中錶示,A股市場估值結構有改善空間,尤其是部分銀行及國有上市企業等估值長期、普遍偏低。

國企市盈率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

近年來,雖然國有企業處於較快的發展軌道之上,但是卻與相關上市公司的市場錶現反差較大。

中證報援引統計數據錶示,從估值水平看,2020年以來國有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呈明顯下降態勢,當前央企上市公司市盈率不足8倍,為近十年以來最低水平,顯著低於A股總體水平的14倍。

金融業上市公司估值相對更低。2022年10月末,金融業上市公司整體市凈率0.5倍,特別是上市銀行市凈率為0.4倍,創下歴史最低值。目前,九成以上上市銀行“破凈”,銀行估值水平在31個行業中排名墊底。

廣發證券分析師戴康也在9月研報中錶示,央企估值絕大多數時候都要低於A股,且當前央企總體PE(TTM)僅為9.0倍,而A股總體PE(TTM)則為16.7倍。 

中泰證券徐馳和張文宇在10月10日研報中分析稱,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於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不完善,投資者預期轉弱。

1)“價值發現”導嚮下,資本市場中的資源配臵作用有待突出。與國際相比,我國對於短期投機等短期化行為的機制性懲罰成本過低。而對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引導不足,導致我國優質企業沒有獲得長期資金的價值認同。

2)資本市場的金融創新機制相對匱乏,對外資等中長期吸引力不足。與國際相比,我國對中長期資金缺乏“差異化的激勵機制”,且可利用的金融創新工具相對匱乏,僅有的股指期貨、期權等少數衍生品其覆蓋範圍也非常狹窄,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不足。

3) 資本市場仍需引導上市公司加強、完善治理體繫和治理現代化建設。比如,構建適合中國企業的 ESG 投資與評價體繫,強化上市國企高質量發展理念。 

央企自身關鍵優勢:低估值、高分紅、現金流充沛、盈利穩定性

首先廣發證券戴康在研報中總結道,低估值、高分紅、現金流充沛、盈利穩定性等均為央企的顯著優勢。

(1)低估值:估值、股權風險溢價較A股整體更具有安全邊際

估值方面,央企PE(TTM)較A股總體水平更低,央企目前的PE估值約9倍、較A股整體17倍的PE估值明顯更具安全墊。如果進一步考慮無風險利率,央企的股權風險溢價(ERP)較A股總體優勢顯著,已接近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穩定性:高股息、高分紅支撐穩定的回報率

A股震蕩環境下,央企高股息、高分紅的特性,使其具備相對穩健的投資回報率,安全墊可更好的抵禦市場的沖擊。結構來看,股息率佔優的央企集中在周期及科技制造業。

(3)盈利能力:中報盈利成長性突出,利潤率驅動高ROE

從今年的A股中報來看,央企的營收和利潤增速更高,在二季度疫情沖擊之下實現了更強的經營穩定性。其次,央企ROE顯著高於A股整體,併且在二季度實現了ROE的環比提升,較A股整體的盈利能力更具優勢。

結構上看,22Q2央企ROE佔優行業主要集中於周期及消費;杜邦拆解來看,央企作為行業龍頭的“馬太效應”得以體現,高ROE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於持續的高利潤率。

(4)現金流:央企凈現金流佔優,且投資現金流仍有擴張空間

現金流整體來看,央企較A股整體顯著佔優,其近三年優勢正在擴大;現金流結構拆分來看,央企投資現金流於22Q2仍在流入,對應著投資收縮。與民企對比來看,央企投資後續仍有擴張空間。

(5)資本開支:研發支出擡升,審慎擴產支撐再加杠桿空間

研發支出來看,盡管央企研發支出佔比與A股整體仍有差距,但近年來差距顯著縮小;產能周期來看,央企較民企亦佔優。22中報顯示民企產能周期已進入“下半場”,後續企業主動加杠桿動能或將不足。同時,央企產能周期擴張審慎,當前具備逆勢寬信用“再加杠桿”的空間。

其次,申萬宏源分析師陸灝川也在10月10日研報中,從行業重要性角度出發,強調央企在眾多事關國家安全行業中的繫統重要性。

央企上市公司市值普遍較大,市值集中在大金融、通信、石油石化、公用事業 等事關國家安全的“繫統性重要行業”。

整體上看,央企上市公司以行業龍頭為主, 市值普遍偏大,429 家央企上市公司總市值達 23.76 萬億元,佔全部 A 股總市值的28.2%。

其中市值超 5000 億元的“超大型”公司共 11 家。在各申萬一級行業中, 央企市值體量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銀行、石油石化、公用事業、非銀金融和通信。 央企市值佔比超過一半的行業共有 6 個,分別是石油石化(79.0%)、通信(72.5%)、 公用事業(67.3%)、銀行(66.2%)、國防軍工(62.5%)和建築裝飾(59.0%)。

“逆全球化”浪潮之下,央企優勢凸顯

廣發證券戴康錶示,在過去的全球化時代,“高利潤率”和“高杠桿率”優勢支撐美股FAANG的20年長牛。當前“逆全球化”大趨勢下,“安全”優先於“效率”,央企的“高利潤率”優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望誕生出中國的FAANG:

(1)維持“高利潤率”優勢的央企:交通運輸、汽車、通信等;

(2)“高利潤率”優勢提升的央企:有色金屬、基礎化工、電力設備。

面對高端制造轉型、低碳轉型,央企彰顯“領頭羊”地位

高端制造轉型升級方面,廣發證券戴康認為,央企“當仁不讓”:

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偏低位置。根據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規律,當前中國制造業升級存在兩大方嚮:

  1. 對標美國、德國的高端制造升級;
  2. 對標日韓的大眾制造升級。以日韓為例,財閥/財團(類央企)主要負責重工業轉型升級(周轉率),而民營基金則主要負責輕工業轉型升級(利潤率)。

我們判斷:中國央企將引領“高周轉率”的大眾制造升級方嚮:國內消費品“進口替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建鏈產能擴張。

同時,戴康還認為,央企具備低碳轉型“再加杠桿”的動能,有望借低碳轉型之勢,取得顯著超額收益:

A股已進入本輪產能擴張周期的“投產”階段,但宏觀需求偏弱,企業“再加杠桿”動能不足。

不過,得益於16-17年的“供給側改革”以及18年以來的“供給收縮常態化”政策,國企/央企傳統周期行業的盈利能力持續高位/杠桿率明顯回落,具備低碳轉型“再加杠桿”的動能。

同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國企改革能夠助力“低碳轉型”邏輯。21年以來,國企改革指數便獲得顯著超額收益,而低碳轉型+國企改革指數的超額收益則更顯著。

四季度佈局央企“正當時”

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夏、郭亞男在10月12日的報告中提及,今年四季度是關註央企錶現的良好時期。

長期看,經歴了本輪全面深化國企改革,上市央企盈利能力明顯提升、杠桿率明顯下降、激勵機制更為健全、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短期看,在當前經濟下行背景下,央企逆周期屬性明顯、估值性價比高、高股息優勢顯著,在四季度風格切換場景概率提升背景下 短期配置意義同樣較高。 

写评论
最新评论
富路理財
理財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更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更多經驗的地方!
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