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市乍現小寒潮9月以來逾八成債基未盈利
2023-09-25 06:59匯商財經

證券時報記者 陳書玉 吳琦

今年前8個月,債券市場一掃2022年底出現的陰霾,迎來一波酣暢淋漓的小牛市,不少債券基金的凈值不僅填補了去年回調留下的坑,收益率還叠創近年同期新高。不過,9月份債券基金意外迎來小寒潮,凈值回調力度雖不及2022年,但是仍有高達八成債券基金當月未能實現盈利,不少業內人士也對債券市場短期內的走勢錶明了謹慎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眼下正值小寒潮,但債券基金規模的持續增長併未受到妨礙,大多數債券基金的長期業績仍然錶現優異。Wind數據顯示,債券型基金最新規模達到8.5萬億元,佔公募基金總規模三成,在各類型基金中增長最為迅速,相比5年前、10年前的規模已分別增長3.6倍、20倍。同時,近九成債券基金的凈值今年均創下了歴史新高,截至9月22日,近95%的債券基金年內取得正收益,其中最高回報率達16.87%。

固收投資正處於大變革時代,如何在嚴格的風險控制下滿足居民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成為公募固收團隊的新思考和實踐方嚮。

逾八成債基本月未盈利

8月底9月初,此前處於年內牛市的債券基金開始震蕩回調。大背景是,伴隨著降印花稅下調、“認房不認貸”等多項政策出臺,債券市場持續調整至今。

9月22日,中證全債指數下跌0.05%,收於233.46點,創下8月24日此輪債市回調以來的新低,有純債基金甚至單日下跌1%。Wind數據顯示,逾3000只債券基金中,僅有500余只目前於9月份實現盈利,這也意味著超八成債券基金本月仍未能實現盈利。

目前來看,債券型基金的整體收益震蕩走低,大多數混合債基和可轉債基金9月凈值盡墨,部分純債基金的凈值則先抑後揚,近期逐步修復。

9月以來,不少債券型基金接連發佈提高基金份額凈值精度的公告或暫停個人投資者申購的公告,這背後均與產品發生大額贖回有關。證券時報記者註意到,已有小部分基金的凈值受大額贖回影響而出現了異常波動。

關於債券市場出現調整的原因,永贏基金絕對收益投資部負責人、永贏鑫辰基金基金經理劉星宇認為,一是政策層面近期穩增長的積極信號較多,8月16日國務院二次全體會議後地產、財政政策快速跟進,組合拳特徵凸顯,月度經濟數據也呈現企穩態勢;二是資金面有所收斂,稅期臨近、地方債加速發行以及穩匯率等多重因素壓制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此外8月金融信貸數據錶現較好也給予利率上行壓力;三是機構在前期已積纍較多資本利得,止盈動力較強,理財預防性贖回對債市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鑫元得利債券基金基金經理黃軒認為,今年債券相對其他主流大類資產取得了兼顧正收益及相對較高穩定性的錶現,面對稍有改善的數據、持續落地的政策和不斷趨緊的資金面,部分投資者的情緒難免有所變化,從而引發了本輪債市調整,最終導致債券基金普遍的凈值波動。短期內,債券市場包括債券基金可能仍偏逆風,短端受制於資金價格易上難下的流動性格局,長端受制於穩增長預期擡頭、基本面低位改善及年終止盈需求。

不過,他也錶示,從中期來看,在地產大周期、經濟轉型期、大國博弈不斷激烈的大格局背景下,市場信心恢復仍需時間和有利因素的持續積纍。同時,中期的流動性又相對寬裕,兩者共振,也就意味著債券資產荒格局大概率將得以延續,債市利率中期下行趨勢仍未改變,債券基金也有望重拾上漲趨勢,但仍需警惕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加碼以及監管政策對債券市場的擾動。

債基是低風險非零風險

雖然9月份債券基金凈值出現了小幅回調,但是併不妨礙其規模的持續增長。整體來看,大多數債券基金長期業績錶現仍算優異。Wind數據顯示,近九成債券基金凈值今年已創下了歴史新高。截至9月22日,近95%的債券基金年內取得了正收益,其中最高回報率達16.87%。

近年來,市場利率持續走低,存款“搬家”的情緒高漲,較受歡迎的債券型基金也吸引了大量“搬家”的存款。一般而言,債券基金的資產不低於80%投資於固定收益證券,如國債、利率債、信用債等。與股票基金的高波動相比,債券基金的波動較小,收益也相對穩定一些。長期來看,債券基金憑借較低風險和穩定收益被視為居民財富“避險時代”的重要產品之一,在居民資產配置中的地位不容忽視。

Wind數據顯示,目前債券型基金的規模已達8.5萬億元,佔公募基金總規模三成,在各類型基金中增長最為迅速,相比5年前的規模已增長3.6倍,相比10年前的規模則增長了20倍。

雖然債券基金常常被認為是低風險、收益穩定的投資產品,但併不意味著風險為零,出現投資虧損的情形依然是存在的。債券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策略和風控意識,也決定了債券基金的“可鹽可甜”。比如,同為純債型基金,有的年內收益最高已達9%,而最差的則纍計下跌了0.47%。有業內人士嚮證券時報記者錶示,不同投資策略中的信用下沈程度、久期長短、杠桿高低等,都會影響著純債型基金的收益結果。

有基金經理坦言,會隨著行情演繹及時調整組合的流動性狀況,比如市場高漲行情已經發展到後半段,即便出於跟隨市場的需求,選擇了不立刻降低組合久期與杠桿,也需考慮將組合流動性偏弱的資產替換為流動性更好的資產。

以目前的震蕩行情為例,黃軒錶示,最適合債券基金的是短久期、高收益的資產,因為一旦利率開始上行,久期越短的資產資本利得殺傷越小,調整空間相對有限。因此,在選基方面,投資者可以關註短債基金。一方面,短債類基金產品久期更短,相較於中長期純債基金的波動更小;另一方面,短債基金對投資標的的信用資質要求更高,以高評級、信用資質優秀的品種為主要投資方嚮,有利於防控信用風險。

在極致內卷中另辟蹊徑

基金固收團隊正以飽滿熱情和專業態度迎接公募大時代,不少業內人士在備受鼓舞的同時也深感壓力,直言付出全力而不放過一個BP。

“權益資產像是奢侈品,強調差異化、品牌化,而債券資產更像是大眾消費品,要強調質量穩定,基金經理要做的就是勤勤懇懇把成本降下來,盈利穩定一些,盡量不給老百姓虧錢。”滬上一位固收基金經理錶示。

在投資端,優質資源稀缺、投資策略趨同、產品同質化嚴重等一繫列問題,正成為基金公司固收團隊需要直面的挑戰。這一繫列問題,導致了債券基金對於投資標的的資金價格和供給量反應趨同,在二級市場交易中常常出現同嚮交易,致使成交率降低,增加了市場的脆弱性。一旦市場出現超預期事件,很容易引發資金踩踏,去年11月債券市場的巨幅震蕩仍歴歴在目。

“大家對去年四季度贖回潮負反饋帶來的流動性危機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本輪調整尚未發生贖回負反饋的情況。2023年以來,無論是市場還是宏觀環境均有比較大的變化,包括理財產品發行結構的改善、公募基金對流動性資產配置比例的提升、廣譜利率的下調和經濟復蘇節奏上的預期差等。”劉星宇錶示,債券基金管理中的風險控制主要圍繞市場利率、債券信用、組合回撤、資產流動性等方面做好管理應對,當前階段會更多關註投資人的行為方面,保持組合具有較好的流動性。

多數基金公司能夠保持定力,運用著穩健投資策略來平衡風險和收益,極致內卷也因此而生。不過,部分基金公司則選擇了另辟蹊徑,市場上不乏為博取短期高收益而嘗試有較大風險項目的團隊。

某業內人士曾錶示,部分基金經理會為了追求高收益而選擇極致的信用下沈操作,對於過度追求跑贏同類債券基金的超額收益基金持有人來說,還需警惕底層資產不穩定因素蘊藏的潛在風險。

在固收類基金博取高收益的“利器”中,可轉債一直是熱門選擇之一。不過,近期可轉債市場同樣遭遇震蕩,個券頻現閃崩行情,不少可轉債回撤幅度超四成,拖纍了對其重倉的債券型基金,不少基金僅用1個多月時間就將上半年的漲幅盡數抹去。劉星宇認為,近期債券市場調整,對轉債而言純債機會成本有所提升,同時贖回也帶來了一定的流動性沖擊,疊加權益市場情緒偏弱,可轉債錶現較差。除了這些因素,部分標的跌幅更大,與標的本身的價格脫離基本面、估值偏高有關。當下國內經濟弱企穩,短期市場風險偏好可能難以明顯提升,轉債可繼續尋找結構性機會。

固收投資拓展套利策略

有公募固收團隊負責人直言,固收投資正處於大變革時代,如何在嚴格的風險控制下通過策略創新、產品創新來滿足居民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這是行業的機遇,也是行業的挑戰。

“根據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隨著國內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固收可投品類會大幅拓展,如國債期貨、ABS、REITs、可轉債等。”泰康資產專業委員會代錶、固定收益投資負責人蘇振華錶示,這就要求固收團隊從過去單純看利率、簡單的信用下沈,過渡到對固定收益各專業品種的深度把握,從而打造一繫列完整的固收多資產策略。在蘇振華看來,在投研儲備和專業積纍方面,創新永遠是第一位的,這就要求固收團隊對於創新品種永遠保持著市場最領先、最前瞻的學習和積纍。

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專戶投資部及固定收益部總監陳錦泉認為,對於固收投資而言,管控風險是生命線,精細化管理是業績的基本保證,而強大的交易能力和權益投資的加持則為固收投資“添上一對翅膀”。管控風險,體現在對券種的篩選和對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的管理上。精細化管理方面,要求基金經理的精力相對聚焦,日常積極挖掘價值偏離的債券,隨時做好捕獵准備。對於一二級市場之間、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之間存在的套利機會,整個固收團隊應全力積極參與,努力捕捉收益可能性。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叠代更新,“金融+科技”已成為大趨勢,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改變著金融生態。在交易方面,有基金公司指出,從未來固定收益類產品、業務的進化和叠代方嚮來看,從業人員的IT能力和數理量化能力可能存在更大需求。

近年來,疫情後經濟基本面復蘇,央行貨幣政策整體偏寬鬆,使得國內整體利率水平下行,債券息差空間壓縮,國內利率債與利率衍生品的波動也相應減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債券方嚮性交易盈利空間變小,基金公司開始加大力度摸索債券市場套利交易的機會。而隨著固定收益市場的發展和眾多新產品、新業務以及新交易手段的出現,可以進行交易的套利策略也變得更加豐富。

写评论
最新评论
匯商
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