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
第三十六章 手把手教你投资机器人

《人工智能》《超能陆战队》《Her》(云端情人)《超能查派》《机械姬》这些机器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火,这一现象也让一个冷冰冰的产业逐渐开始进入了普通人的视线。而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机器人产业被写入了《中国制造2025》纲要,成为国家产业战略的重点产业之一,这一切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的机遇。

《超能陆战队》中呆萌可爱的大白、变形金刚、机器战警、超能查派,这些都是好莱坞塑造的成功的机器人的形象。不过对于产业和投资来讲,机器人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比如工厂里的机械手,就是最初级的机器人;比如联网的智能化汽车,就是一个移动的机器人;将来你家里看家护院的数字化小保姆,就属于家用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它尝试解决的是终极的人口困境问题。据说芬兰为了鼓励人们制造下一代,想了一个绝招:只要在女性用户排卵期购买并参与新婚旅游产品,一概打折甚至免单!这个脑洞大开的营销创意,其实背后凸显的是年轻人口不足的经济困境:一个经济体由高速成长阶段进入老龄化的成熟阶段,它对于服务业的需求就会不断增长,可是能够提供劳动和服务的适龄青壮年劳动人口却是不足的。有统计显示,2010年前后,中国就已经进入了“刘易斯拐点”,适龄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开始逐渐下降。这些年,快递小哥、保洁阿姨的工资水平,一直是水涨船高的。当劳动力成本开始抬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时,对企业来讲,利润就会因成本上升而出现下降。这会对经济增长和投资收益直接构成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也能发现,经济的兴衰和人口是有一定关联的。英国当年成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一、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是全球第一个把新生儿死亡率降下来的国家。死亡率下降,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它会同时增加劳动力和市场规模。几百年后,欧债危机爆发,也和欧洲的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有关,这导致了欧洲的福利成本越来越重,债台高筑的借款已经无法承担福利的不可承受之重,最后,债务危机一触即发,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产业界有个说法,如何评判一个新技术的价值有两个标准,要么创造价值帮你赚钱,要么帮你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很显然机器人属于后者,在主流经济体纷纷“集体老去”的时代,让机器人来干活,似乎是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然而这里面有个显而易见的疑问,既然这个产业如此前途光明、影响深远,甚至还肩负了解决人类经济危局的神圣历史使命,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不断砸钱杀入看上去很美的手机市场,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个过剩的红海市场吗?有钱去投资机器人产业的蓝海市场不好吗?

这里笔者来引进一个局部最优点的概念。拿登山举例,在月朗星稀的晚上,你戴着头灯就上路了,非常辛苦,水也喝完了,巧克力也没有了,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你终于赶在朝阳的第一波红之前登上了山顶,在那一刻一览众山小,神清气爽。但就在那一刻你突然发现,遥远的前方是那座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你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是保持现状,还是去追逐珠穆朗玛那个更高的目标。如果是后者,那你的成本将会很大,要放弃现有的一切。你要先下山,再重新开始远征。而多数产业和企业其实就困在了这个一览众山小的局部最优点上,现今的手机产业就是这样。厂商们不断优化,速度和配置不断升级,大家都对自己此刻的状态感到满意,即使看到了那个远远的“珠穆朗玛”,但是在最优点上,没有人愿意放下现有的一切重新开始远征。就像当年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它们没有动力,也不可能做到自己革自己的命。

机器人相比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来讲,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它是一次明显的产业升级跃进,但是它的门槛明显比手机产业要高。如果说这是未来的风口和产业趋势,那么作为一个投资人,应该如何判断其中的机会呢?

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我明明雇用的是一双手,怎么来了一个人呢?”美国的大工业生产早就想使用机器人了,但是由于工会的强势和对就业问题的重视,机器人在美国的发展远远不及日本。美国几乎是发达经济体当中为数不多的人口还保持正增长的国家。有那么多人要吃饭,要解决就业问题,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也几乎成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指挥棒,就业数据一直是美国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美国的工人和公会特别强势,他们也不允许机器人把人的饭碗抢走。反观日本,它很早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被迫”发展机器人产业,某种程度来讲,创新其实大多数是被逼出来的。

今天我们发展机器人产业,尤其是工业机器人,首先要对标参考学习的就是日本。中国机器人产业目前大概相当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当时日本有两家非常有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一家叫安川电机,还有一家叫发那科。这两家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辉煌。80年代这两家公司发生了两件大事,安川电机股价涨了5倍,发那科涨了2倍。以1990年作为一个界限,其后日本遭遇了“失落的二十年”,其股市也持续低迷。从1990年开始,其他公司股价都在跌,但是这两家机器人公司的股指却远远跑赢日经指数。之所以在经济泡沫破灭的背景下还能领跑产业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两家公司的产品能持续保持增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也面临产业爆发增长了呢?举个例子,现在工业机器人初始的购置成本约为200万元人民币。以10年折旧报废来算,一年的成本是20万元,平均一个月16000元左右的水平。这大概相当于5个三班倒工人的工作量。按照淡季的工人工资标准3000元来定的话,这个费用大概是15000元,所以机器人的成本和费用优势不是压倒性的。这也就意味着想要产业爆发,当务之急是改善技术降低成本,把机器人的售价降下来。如果200万变成100万甚至更低,那它就具备了成本优势,工厂就会愿意去大量配置机器人。当一个产业不断扩张,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不断上升时,其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也自然会十分抢眼。股价的长期上涨,一定是和企业创造的价值挂钩的。

工业机器人对于制造业来讲,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但它的本质只是一个“机械手”用来完成工厂布置给它的各种任务。未来,比工业机器人潜力更大的是消费机器人。消费机器人的本质却是一台“人形电脑”,它是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数字计算娱乐设备的延伸,而且它面对的是一个市场空间更加广阔的消费者市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是欧洲的ABB公司,市值超过3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苹果,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工业品跟一个消费品之间的区别。

未来,“黄金一代”正逐渐老去,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正在变老的社会。你会考虑买一台“大白”照顾自己吗?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