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
11.7 城镇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

为什么全国城镇大兴土木,到处都在盖新房,可是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在最近10年内几乎原地踏步,甚至还呈现下降趋势?道理很简单,城镇化速度高于住房建设速度。

有些人认为房价暴涨都是城镇化惹的祸。每年有那么多乡下人涌进城里来,房价焉能不涨?这种看法值得斟酌。首先要弄清楚,城镇化是不是一个控制变量,能不能按照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毫无疑问,城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不能把城镇化当作控制变量处理。

在高收入国家中,农村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为2%~5%。2012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仅占全部劳动力的0.8%。也就是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到5%的劳动力就可以生产足够的农副产品满足社会需要。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各国,在几百年前,农村劳动力占比都超过80%,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比例逐年下降。大量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使得人均收入不断上升,摆脱贫穷。

2010年北美的城镇化率为80.7%,拉丁美洲为79.6%,欧洲为72.8%,大洋洲为70.2%,亚洲为39.8%,非洲为37.9%。全球城镇化率在2009年首次超过50%。[注释]中国的城镇化在2010年刚好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各国的城镇化程度如表11-4所示。

1.png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程度大约为75%~80%。在2011年日本的城镇化率高达91.3%,在东京聚集了3722万人,相当日本人口的29.4%。低收入国家以及印度、越南等国的城镇化程度在30%左右。东欧各国的城镇化程度在60%左右。尽管中国城镇化速度很快,可是和东欧各国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程度还差了10个百分点。中国要在城镇化上赶上先进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认为,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程度超过了50%,也到了加速发展的时期。美国城镇化从30%到70%用了70年,日本用了40年。中国很可能用不了40年。中国城镇化率在1996年达到30%,如果中国用30年的话,大约在2025年城镇化率就可能到达到70%。换言之,在最近几年内将出现一个城镇化的高峰。

中国会不会出现城镇化加速?看起来,中国的情况很可能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有所不同。不仅不会加速反而会呈现减速增长态势。城镇化是否加速,关键在于进城的农民是否能够找到工作。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出口拉动起到很大的作用。日本在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为农民进城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工资水平上升,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填补了日本让出来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市场,得到了许多订单,出口急剧上升。相对于这些经济体的人口规模来说,出口拉动带来的就业机会几乎是无限供给。在1989年日本新增就业100万,韩国69万,中国台湾地区15万。[注释]大量出口很快就消化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完成了城镇化。

近年来,中国每年平均新增就业1100万人,2012年实现新增就业1266万人,每年城镇居民都增加2000多万,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这是很了不起的成

绩(见表11-5)。

2.png

2009年全球新增就业机会3810万,中国新增就业1180万,在全球新增就业中占据了很大一块。相比之下,印度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50万左右。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尼等都被就业机会所困扰。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相对中国的人口规模而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是有限的。受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约束,想要超过这个极限,可能性不大。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经常听到有人在抱怨中国把新增就业都给抢走了。毋庸置疑,新增就业是限制中国城镇化速度的瓶颈。为了实现稳定、均衡发展,中国很可能不会出现城镇化突然加速的现象。

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曾毅教授的研究,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中国总人口在2038年达到峰值14.8亿,然后平稳下降。由于城镇化不断提速,城镇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36.8%,上升到2010年的50.3%,在2020年达到60.6%,在2030年达到73.4%。城镇人口从2000年的4.6亿,逐步上升,2010年为6.7亿,2020年为8.4亿,2030年为9.8亿(见表11-6)。

3.png

按照这个模型,2000~2010年,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92万人;2010~2020年,每年平均增加1727万人;2020~2030年,每年增加1437万人;2030~2040年,每年增加809万人;2040~2050年,每年增加383万人。也就是说,在城镇化达到50%之后,城镇化的速度非但不会加速反而会呈现放慢的趋势。

[1]数据来源:郑秉文,“拉美城镇化,赶超与过度”,《人民日报》,2013年1月20日。

[2]数据来源:国际劳工组织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2012》(pp.35-36)。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