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
12.1 货币流动性过剩

决定房价的另一个规律是货币规律。

什么是价格?简单来说,价格就是货币和商品(包括服务)之间的关系。如要稳定价格,新增货币发行量应当与经济增长速度大致相当。如果货币增发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单位货币对应的商品、服务的数量下降,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有人说增发货币未必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只是稍微增加一点货币供给,确实没有问题,这在经济学中叫作“铸币税”。可是,如果大量印发货币之后依然没有恶性通货膨胀,那么人类的末日就快到了。道理很简单,倘若只要印钞票就有吃有喝,人们就用不着生产了,躺在床上,就靠印刷钞票过日子,有吃有喝,岂不乐哉?非洲的津巴布韦大印钞票,一张面值10亿的钞票购买力还不到1美元。假若印钞票就能解决问题,世界上就没有穷国了。人人都知道,钞票不能当饭吃。印多了票子,物价(包括房价在内)焉能不涨?

在2008年以前,中国的货币供给一直比较平稳。在2006年货币增速比经济增长率高2.9个百分点,2007年只高2.3个百分点,这几年物价比较平稳。可是在2008年,经济增长率为9.6%,货币发行增速为17.8%,超出经济增长率8.2个百分点(见表12-1)。

1476348644373366.png

在2009年,货币增发量从2008年的7.1万亿元猛增到13万亿元,货币增发了27.6%,可谓惊人的一跃。在2010年继续增发11.9万亿元,2011年12.5万亿元,2012年9.5万亿元,平均每月增发货币7964亿元。按照2013年预算,货币供给量将增加13%,也就是增发将近13万亿元。大量钞票源源不断地流入社会。中国货币总量和GDP的比值在2005年为160%,在2010年超过了180%。毋庸讳言,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实在太高了。美国的货币发行量和GDP的比值在60%左右。日本和韩国的货币量较高,但是都低于中国。

毫无疑问,大量货币投入市场之后势必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可是,为什么直到2012年物价依然没有显著上涨?货币规律还有一条隐含的假设:增发的货币必须进入社会循环方才导致物价上涨。如果增发的钞票都沉积在银行里,没有进入市场交易,暂时不会出现恶性通胀。然而,居民存进银行的钱不会永远不出来。倘若银行中居民存款不断累积起来,就像悬在头上的堰塞湖,说不定哪天就要出事。

众所周知,为了保证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千万不要超额印发钞票,即使迫不得已印了,也千万不要发给老百姓。毫无疑问,一旦把钱给了老百姓,就别想再要回来。前段时间由于汇率调整机制不够灵活,大量外币流入中国,不得不印发大量人民币冲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其实,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将结汇增发的货币圈起来,放在一个基金当中。可是,在民粹主义的驱使下朝野上下要求增加工资、福利的呼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强。近年来无论是公务员、军人、退休人员和国企职工的工资都得到显著提高,增发的货币很快就被分发到居民手中。

许多人误以为只要给员工提高工资就可以促进消费,内需上去之后就可以带动生产,在外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给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订单,拉动增长和就业。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涨工资的大头落在高收入群体手中,而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收入消费弹性较低,消费或投资并没有显著增长,银行的居民存款余额不断攀高。由于货币总量不断增加,货币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商品或者个别地方的房价也许会下降,但就整体而言,物价和房价水平都处于上升的趋势。只有物价和房价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之后,才能和货币总量达成一个新的均衡。正如聂梅生所指出:“过去十年,北京、上海的房价涨了五倍,每平方米正好涨了5.2~5.4倍,两者是同步的。所以不要希望一边发票子,一边维持低利率,然后房价还下降,这是不可能的。”[注释]

[1]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3月4日。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