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八节 产能过剩的根源

房地产业过热发展导致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产能过剩。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国民经济运行中一系列失衡加剧:

一是加剧了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方式的失衡,使经济高速增长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需求,而与消费需求脱节,促使经济增长的有效性下降,强化了为增长而增长的势头;

二是使得总需求疲软,加剧了经济不景气,消费的价格水平低迷,出现货币流动性陷阱迹象,货物流通运输等增速下降等;

三是加剧了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困难,使宏观经济政策陷入既难以扩张也难以紧缩的两难境地;

四是加速产能过剩的矛盾形成,一方面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从而基本建设和生产能力形成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是最终消费品市场需求不旺,必然使国民经济上下游产品生产严重脱节。

如果说2003年把房地产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房地产大干快上的开始,那么,2008年4万亿救市计划的推出就是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这次高潮使中国错失了通过市场力量挤压泡沫、进行结构调整的最关键时机,从此以后,中国饱受产能过剩的困扰。

2003年以后,中国整个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2009年与2000年相比,原煤产量增加了2.4倍,粗钢产量增加了4.4倍,采矿设备产量增加了11.2倍,发电设备产量增加了9.39倍。其中粗钢产量2009年达到5.68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近一半。

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粗钢产量再创历史纪录,达到7.7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8.5%,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业内普遍预计,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或将达到8亿吨左右。

重工业为什么如此之强,以至于到了严重过剩的地步?

对比之下就会发现,这些重工业的发展与房地产业的火爆息息相关。房地产业的疯狂增长激发了对钢铁、水泥等的需求,带动了煤炭、采矿设备、发电设备行业的高速增长——而这是现在产能过剩的根源!

以钢铁为例。中国钢铁行业与建筑业的景气程度高度相关。其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建筑、机械、轻工、汽车等行业,其中建筑业是钢材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占到钢材消费的49.5%,机械占18.5%,轻工业占6.3%,汽车约占5%。在房地产的建材成本中,钢材是最大的一块。以每平方米建材成本1300~1400元计算,钢材需要400元左右,水泥需要250元左右,其他则是各种辅料等。

在我国,汽车、船舶等高端钢材产品较少,但螺纹钢、线材等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且难以快速淘汰,因为房地产业对这类建材用钢需求很大,房地产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显然,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不仅是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根源,同时也是中国钢铁长期在低端路线徘徊、无法进行技术升级、无法进行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的根源,因为房地产只需要低端的钢铁产品!这种需求等于为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划了一条界限:符合房地产需求则生,不符合则死。中国钢铁业只能在国际市场这个大生物链的底端悲苦地挣扎。

自2003年以后,钢铁供应增速远远超过需求增速。房地产的投资过热,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增长的速度。2004~2008年,固定投资增长率在23.9%~26.6%之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3%以上,而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于13.3%~21.6%之间,前者比后者快1倍左右。投资在当期为需求,到下一期则形成供给,供给能力持续地以快于需求(最终需求)1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今后年份的产能过剩问题。

下图为2003~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

水泥产能同样严重过剩。2010年,我国水泥富余度达19%,但2011年我国仍有170条生产线投产,2012年又有216条在建生产线,富余程度超过30%。即使落后产能全部退出,我国水泥产能仍严重过剩。

而早在2009年,国务院就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新增水泥产能。但是,由于4万亿刺激计划在先(相当于树立了明确的引领旗帜),这一纸禁令反而引发了扩张热潮,为赶上“最后一班车”突击建水泥厂的情况比比皆是。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07亿吨。

下图(见53页)为2003~2013年中国水泥产量。

我们知道,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是虚拟经济的核心。当源源不断的货币为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供应出来时,也就意味着民众财富被稀释,而民众购买力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剧产能的过剩。

不仅如此,房地产对资源具有强大的吸聚能力,导致流向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资金大幅度减少,对实体经济构成抽血效应,使得实体经济日益陷入困境。这不仅会进一步削弱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容易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从而使民众的消费动力遭到削弱。

这些因素,既是产能过剩的副产品,也是导致库存积压进一步严重的根源。

以家电市场为例,“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一半卖不出去,仓库的存货是销售出去的产品的1.5~2倍”。销售疲软、库存高企、企业亏损,表明家电行业正在承受巨痛。而高库存所引起的资金链紧绷、仓储成本上升、产品老化的极大危害已成为高悬在家电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再以服装为例。仅从服装类上市公司最近几年的库存来看,2008~2012年三季度末的近5年时间里,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存货几乎翻了一番,从2008年末的240亿元猛增到2012年三季度末的455亿元。[注释]库存迅速累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相关企业利润直线下降。

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产能过剩的情况日益严重,终于到了现在进退两难的地步。如何消化过剩的产能,几乎成为无解的难题,也成为中国经济头上高悬着的一把利刃。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专家呼吁推升商品房销量,以房地产之热解家电业等行业之困。房地产业原本就是抑制内需的因素之一,由它充当救世主,相当于继续在恶性循环中挣扎。毕竟,房地产不是永动机,把一厢情愿的幻想当成永动机的结果,就必然是让房地产迅速成为中国经济的“堰塞湖”。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