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四十九节 恐怖的天网

Libor之战中,美国大获全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充满着惊心动魄的情节。看懂的人,都会感受到其中的阴森恐怖。当然,从投资者角度考虑,从交易的公正角度考虑,美国这样做是有其巨大的进步意义的。事实上,也正是在这种积极意义的掩护之下,美国权力的触角一路延伸。

Libor案的辉煌进展,并没有让美国停下脚步。

金融战同样是立体战,这种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与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不分伯仲,而且,它在财富控制、掠夺方面取得的效果更隐蔽、更不可思议。

接下来,美国开始了新的战役……

金银操纵调查

2013年3月,媒体突然爆出新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正对全球最大的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进行调查,怀疑该市场的五大金商涉嫌操纵伦敦金定盘价。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正对伦敦黄金市场定价机制的透明性进行审查。该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黄金市场,每日由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丰业银行和兴业银行五大金商进行两次报价,决定黄金交易价格。

在全球黄金交易中,伦敦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大部分黄金交易均在该市场进行。伦敦金价对全球的珠宝商、矿业公司及冶炼厂的盈利状况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决定与黄金相关的衍生品交易价格。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美国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贵金属期货合约达1980亿美元。

另外,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同时也在调查伦敦白银市场的定价机制。该市场由丰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每日进行一次报价决定白银价格。事实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2008年就已展开了对白银市场的审查,因有投资者投诉当年夏季银价的大幅下跌受到了人为操纵。

有趣的是,定价商对黄金及白银价格存在的可能操纵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芝加哥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经纪商Kurt Pfafflin相信金价并未被操纵,认为这只是一种阴谋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发言人表示,贵金属定价基本由供需水平决定,与Libor不同,过程是完全透明的。伦敦黄金和白银市场的定价机制分别从1919年和1897年开始启用,延续至今。

与Libor相比,黄金、白银的意义看上去似乎小了点,美国为何突然将矛头对准了它呢?

如果从金融大战略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谁都知道,黄金、白银都属于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货币,即使到今天,它们的价值也依然闪耀着光辉。

如果看看那些优秀的国家和领导人在干什么,就更容易明白这一点了。

2013年1月,德国央行宣布,计划在2020年前,运回在巴黎金库的全部374吨黄金,同时也将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运回300吨黄金。届时法兰克福的存储量将达到德国3400吨黄金总储备量的一半,另外仍有37%存放在纽约、13%存放在伦敦。

而此前的2000~2001年,德国央行已经从英国央行秘密运回940吨黄金,存放在英国的黄金年储备从1440吨下降到500吨,其理由是存储成本太高。

德国央行当年把黄金储备存放在国外,首要原因是冷战时期,担心苏联入侵,当时联邦德国决定把黄金存放到“尽可能西边、尽可能远离铁幕的地方”。但那一特殊历史时期早已过去,把黄金存放在国外,正受到越来越多德国公众的质疑,他们担心自己国家的黄金在美国会被偷梁换柱。德国一些经济学家、产业界领袖和国会议员甚至为此发起了“让黄金回家”的运动。

德国的担忧不无道理。美联储声称的8100多吨黄金储备,从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之后,就再也没有被公开审计过。美国到底还储备多少黄金,并不透明。

德国运回黄金有着长远的战略考虑。

回顾历史,美元的崛起与黄金不无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1944年,美国集中了全球75%的官方黄金储备。正是由于有了这个重要的前提,1944年7月,美国才得以确立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质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试想,如果美国当时没有那么多黄金储备,哪个国家会愿意接受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所确立的货币规则?

后来,由于越南战争开支庞大导致财政赤字,同时也由于美元大量发行和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美元相对贬值,在当时,各国纷纷兑回黄金,美国黄金储备从1948年的约2.2万吨下降到1971年8月的8100多吨,迫使美国取消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汇兑制度。美元因此大幅度贬值。

有庞大的黄金储备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确立;当失去庞大的黄金储备的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德国的意图非常明确,把存放在美国的黄金运回德国,强化德国的金融力量。在欧元存在的时候,德国作为欧元最核心的国家,是定海神针。当欧元出现大危机,甚至崩溃的时候,德国重新恢复马克,有庞大的黄金储备护驾,加之德国强大的科技能力和令人望而生畏的综合实力,足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重新构筑起一个强大的货币体系!

对于2016~2022年全球要爆发的高强度的大危机,德国已经有了足够的警惕。而中国的黄金,依然安静地躺在美国的金库里。早该像德国那样,运回国内了!

不仅德国,俄罗斯也一直在悄悄增加黄金储备。

2013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央行过去10年购买了570吨黄金,较紧随其后的中国多出1/4。普京所属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下院议员Evgeny Fedorov称:“当美元、欧元、英镑或其他储备货币发生灾难时,一个国家拥有的黄金越多,其享有的主权就越多。”

黄金对于一国金融基础的意义远大于它之于一般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瑞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4月发布的数据,人口只有800万的瑞士的黄金储备量高达1040吨,人均黄金储备量为130克黄金(是美国的5倍)。[注释]同时,瑞士还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精炼基地和全球第一大黄金贸易国,这使得瑞士法郎成为全球所有货币中,走势与黄金最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

下图为世界官方黄金储备(2014年4月)。

那么,为什么美国要重点针对伦敦呢?

这是因为,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伦敦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中心。据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数据,2012年,伦敦黄金日均成交额超过330亿美元,超过了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的日均成交额290亿美元。包括掉期、期权等在内的金融工具,都是以伦敦金定盘价为基准。

伦敦黄金市场价格和Libor一样具有广泛影响,被用以决定全球黄金现货市场的价格,影响面覆盖了珠宝销售乃至矿业公司收入等许多方面,同时也是贵金属衍生证券价格的参照物。

由于目前的黄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公众对黄金以往货币价值的公信力之上的,因此,如果在定价过程中爆出丑闻,很容易使偌大的黄金帝国在一夜之间崩塌。

如此,对美国而言,将是一石二鸟,既可将黄金价格的主导权转移到美国,又可以对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构成重创——毕竟,良好信誉是金融的基石,一旦信誉受损,人们的信任也将瓦解。

与Libor操纵案一样,伦敦金操纵案,美国也是志在必得。

2013年9月,西澳洲大学教授安德鲁·凯明斯基发表的一份研究显示,每当黄金定盘价公布后,黄金衍生品的交易量就会猛增。这是交易商与其客户利用定盘期间的信息产生的结果。伦敦金定盘价的参与者在获得大量一手的买卖信息后,足以在1秒钟内知道未来金价是涨还是跌。凯明斯基认为,定盘价信息从五大行流出,通过他们的客户最终流向更广泛的市场,在目前这个交易优势以毫秒计算的金融市场里,这已足够有价值。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罗莎·阿布朗特斯-梅兹在2008年的论文中曾写道:“这是我见过最令人担忧的定价方式,伦敦金定盘价被少数几个直接经济利益相关企业控制,而且几乎没有监管——定盘价由几个企业通过不公开的电话沟通信息后确定下来。”

巴克莱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托斯顿·波列特认为,定价行即便比其他人早几秒知道消息,就足以处于优势地位了。“这就是伦敦金定盘价的最大漏洞。”

定盘价有漏洞,对美国监管机构而言,就足够了!顺着漏洞追查下去,必然有斩获。

能源操纵调查

就在美国对伦敦金操纵案的调查还在进行中的时候,能源市场、外汇基准汇率指数、离岸外汇衍生品等市场操纵案件先后被曝光。

这个舞台已经完全被美国司法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占据。

2012年10月底,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英国巴克莱银行发出操纵能源价格调查的通知。指控认为,在2006年11月~2008年12月间,巴克莱以及交易商们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能源市场价格(电价)进行操纵,这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其他面对罚款的银行还包括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

巴克莱银行就像一个受伤的士兵,刚刚试图爬起来却再次被箭射倒。

对巴克莱的围剿如火如荼。另外两家美国监管机构——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已经对巴克莱银行开始了两项新的调查。这两家机构都在对与巴克莱银行存在关联的第三方企业展开调查,以探知这些企业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反腐败法。据悉,这些第三方企业帮助巴克莱集团赢得或保留业务。

2012年三季度,巴克莱银行税前利润为7.12亿英镑(约合11.39亿美元),同比下滑86%。美国监管机构的轮番上阵,让巴克莱银行——高盛的这个对手遍体鳞伤。

2013年5月,欧洲反垄断机构展开了对“操纵油价”问题的调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等大型油气企业均证实遭到了欧盟的“突击检查”。随后,大宗商品交易商瑞士的嘉能可以及世界第四大石油贸易商贡沃尔集团(Gunvor Group,注册地在塞浦路斯)等也被欧洲监管机构“要求提供资料”。

欧洲反垄断联盟出手,却轻易不敢针对美国公司。

但欧洲反垄断联盟刚开了一个头,就被美国监管机构抢戏了。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等立即跟进,对原油和精炼燃料(如汽油)的价格形成机制展开了正式调查。

美国监管机构和司法部门调查此类案件的时候,不分操纵者为哪国公司,显得非常铁面无私。也正因为这一点,其公正性显得更加突出。在此之下,相关领域的价格主导权被悄悄转移到美国手中,或者美国原有主导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比如,全球最大的能源资讯公司普氏能源在能源和钢铁领域的定价方式早就遭到质疑:一方面,电话询盘的方式可能有些片面,不能反映市场的全部行情;另一方面,普氏能源的定价系统排除了时间窗口外的交易,这是报价易遭操纵的重要原因。

普氏收市价系统是在每日半小时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买价、卖价和交易的价格,确定当天的现货油价。其中,普氏发布的布伦特原油基准是全球超过一半原油的价格基准,“石油基准价格影响柜台交易石油衍生品、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合约,以及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的原油价格”。

但是,美国监管部门直到现在才介入调查。

美国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2013年7月16日,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宣布,对英国巴克莱银行及其四名前电力交易员操纵电力市场行为处以4.53亿美元罚款。这是该行继2012年Libor操纵案后再一次收到天价罚单。

2013年7月30日,因被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指控在2010~2011年采用8种手段操纵加利福尼亚州和中西部电力市场,美国摩根大通公司同意接受4.1亿美元罚款的和解协议。

当然,电力操纵与油价操纵相比,属于小得可以忽略的问题。美国监管机构下一步要重点打击的将是原油价格操纵——把全球原油价格的主导权转移到美国,由其牢牢控制。此举将具有更重要的战略价值。

汇率操纵案

更大的目标慢慢浮出了水面!

那就是影响更大、更深远当然也更重要的汇率操纵案!

外汇市场是金融体系内最大的市场,日平均交易量高达4.7万亿美元。

而这个市场也是监管最薄弱的一个市场。

2013年6月,海外媒体报道称,基准汇率WM/Reuters被操纵,“这种操纵行为在外汇即期市场每天都会发生,并且已经持续了超过10年的时间,影响着各种基金和衍生品的价值”。基准汇率指数WM/Reuters诞生于1994年,为基金管理者提供标准化的汇率指数来计算每日的资产净值。而很小的汇率波动,都可以影响大约3.6万亿美元追踪各类指数的基金投资价值。

据披露,交易员们在客户的交易指令被执行之前布下“老鼠仓”,并协同其他银行的交易员一起在该汇率收盘前的一个“60秒窗口”内进行串谋操纵。由于最后的定盘汇率是基于这60秒内所有交易的中间值来计算的,因此数个规模较小的交易指令可能比一个大规模的交易单带来的影响要大。

2013年10月29日,美国一位高级联邦检察官表示,司法部正在调查外汇市场操纵问题。这是美国首次公开承认在进行此类调查。美国司法部刑事部门的代理主管拉曼(MythiliRaman)表示,刑事与反垄断当局正在就可能的操纵行为进行“积极、持续的调查”。面临相关调查的其他欧洲银行披露,他们拨备了大量资金来应对法律方面的成本。

受到调查的瑞银,为了“向监管机构表明自身良好的态度”,开始大刀阔斧地合并外汇交易部门,重组其外汇业务。瑞银的投资银行业务遭到沉重打击。

由于外汇市场没有什么监管法规,监管责任落到了美联储头上。美联储正在调查全球最大几家银行的交易员们,看他们是否操控外汇市场,有些公司可能因管制不严而受到处罚。相关调查显示,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瑞银控制了全球超过一半的外汇交易。

到2014年2月,外汇操纵调查已经横扫欧美亚三大洲。

粗略统计,自外汇操纵调查于2013年10月正式宣布以来,花旗、高盛、德意志银行、劳埃德银行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瑞银等金融机构超过20名交易员被强制休假、停职或解雇。

2014年2月,在汇率操纵事件的最新进展中又爆出猛料,英格兰银行[注释]官员或曾纵容交易员操纵外汇市场基准汇率指数。据报道,英格兰银行的官员们曾告知外汇交易员们,与他行交易员分享客户头寸和下单指令并非违规。这使得英格兰银行再次曝光在丑闻之下,此前英格兰银行就因未能及时发现并警告Libor利率操纵事件而备受指责。

如果交易员可以证实在汇率操纵事件曝光之前,英格兰银行官员们就已经知道交易员们可能在操纵外汇市场的话,那么央行就会因不作为而饱受批评,甚至被问责。[注释]

随后,海外媒体报道,“在目前监管机构大范围调查之际,外汇期权这种衍生品也被囊括其中”。监管机构针对银行涉嫌操纵全球外汇基准汇率指数WM/Reuters的调查在进一步扩大。

自金融危机爆发到2014年3月瑞士信贷与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达成8.85亿美元和解协议,华尔街及外国金融机构已在美国支付1000亿美元的诉讼和解金,仅2013年的处罚就占到一半以上。

美国法学教授乌戈·马太和人类学教授劳拉·纳德指出,强制掠夺和欺诈掠夺,都是在法治的掩护下进行——通过杰出的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学者。尽管西方法治对其每一个法律字母的解释都有板有眼,但它经常充当着一种压迫和掠夺的工具。一方面,美国法治不可否认的强大力量使其享有盛名的法律以及之后的霸权遍及全球。法治因此能够掩饰自己与掠夺间的联系,而掠夺本身则为令人敬畏的法治所庇护。另一方面,美国又费尽心思地改变法律,从而使美国成为一个在法律上低度可问责的国家。

美国监管机构和司法部门,就像一只巨大的蜘蛛,沿着丑闻调查这条主线,慢慢地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超级天网。美国在借助司法权力的扩展,实现对全球金融的控制。

可想而知的是,汇率操纵案还将不断延伸。随着调查的深入,美国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的权力将在全球金融领域进一步扩展。

这是前所未有的权力大扩张。这种权力不仅为美国带来不计其数的巨额罚款,还将使得美国对全球金融机构的监管变得名正言顺,并且常态化。这意味着,全球金融领域对美国正变得高度透明。

对于一个金融掌控世界的时代而言,这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不知不觉中,金融的强权时代已经来临。而这种强权,是军事力量远不能相比的。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