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五十节 固本

无论何时,攻守兼备才是真正的强者,但美国一些金融机构不顾一切的逐利行为曾严重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从而,促使美国政府严厉“整顿”国内金融体系,以更好地布局下个周期的大战略。

笔者在2008年年底出版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分析过,次贷危机后,美国成了大政府,政府的权力、美联储的权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张。

美国在严厉监管外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严厉打击国内的金融机构,以防止它们通过损害国家利益牟取私利,或者,防止它们过于“尊重事实”而遗忘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与通过洗钱、逃税等理由打击外国金融机构的主线不一样,美国处罚本国的金融机构,基本都是围绕着“两房”展开的(即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责任)。两条主线如果合起来的话,那么用一条主线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2011年8月5日,标普向全世界发布了将美国主权债评级从AAA下调至AA+的新闻稿。

这则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令本已噤若寒蝉的全球股市顷刻溃败。率先开市的中东股市大跌,其中以色列股市大跌近7%,创11年以来最大跌幅。继而亚太股市、欧美股市均未能幸免于难,多数股市跌回至2010年8月的水平。据路透社数据,近两周时间,世界股市的市值蒸发约4万亿美元。

此事令美国朝野极为震怒。

2013年2月,美国司法部对评级机构标普发起欺诈诉讼,希望对它进行最高50亿美元的罚款。司法部的指控包括:标普当初没能警告投资者房地产市场即将崩溃;标普当时故意夸大高风险抵押贷款投资产品的评级,该产品引发了金融危机;标普给这些投资产品高评级的原因是它希望从发行该产品的银行获取更多的业务。

标普回应称美国政府“有选择性地”提出了具有“惩罚性的”“无价值的”诉讼,美国司法部此举意在报复它2011年下调美国AAA的主权评级。标普的律师称:“纵然美国政府声称标普与其他评级机构并无二致,且其他评级机构也做出同样的‘独立’判断,但是也只有标普评级下降了美国的信用评级,且只有标普评级受到了起诉。”

标普一再拒绝对它的指控,并表示它的观点是独立的,是基于住宅抵押产品表现的诚信评估。标普还表示,几乎像其他所有公司一样,该公司并没有参与和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无论怎么抗争,标普都难逃被重罚之劫。似乎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标普没有想明白。

有意思的是,标普有此“遭遇”后,即使当美国政府在2013年10月关门期间,三大评级机构也都出奇一致地表示出了极高的“觉悟”,集体漠视美国政府的困境,谁也不敢“低看”美国的评级。

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严打”,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效果都同样显著。

在次贷危机中,最令美国政府头疼的是“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最大的两家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设立于1938年和1970年,属于由私人投资者控股但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机构。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并将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其他投资者。

作为全美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两房”拥有或担保了总规模达11万亿美元的美国住房抵押市场的一半,在美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也正因为此,在2008年9月次贷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美国政府曾向两房提供了高达2000亿美元的资金,并提高其信贷额度,同时联邦住房金融局也宣布接管这两家公司。

两房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09年底,“两房”拥有或担保的住房贷款总价值为5.5万亿美元,其中有500万笔贷款已经处于违约状态。2009年,“两房”合计亏损高达936亿美元,占政府救助资金的67%。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在2009~2019年的10年间,两房将总共花费纳税人3890亿美元。换言之,除了之前投入的1450亿美元,美国政府还需要再投入2500亿美元。

从2008年9月开始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购买了超过1.4万亿美元的两房债券,成为两房债券的最大持有人。

美国政府认为,它之所以为两房背负这么大的包袱,就是因为不当投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过度膨胀所致,而始作俑者就是美国的金融机构。

美国政府意识到,国内的金融机构在逐利的情况下,可能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动摇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因此,对于导致房利美和房地美几乎陷入破产境地的相关银行,必须予以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痛定思痛,美国把账算到了本国的金融机构身上。

2009年9月15日,在雷曼兄弟倒闭一周年之际,奥巴马发表演讲称:“我们不能再回到金融危机中那种行为,过着不计后果和过度不受制约的日子,太多的问题都是因为要快速赚大钱和过度膨胀的贪欲引起的。”

奥巴马要求金融业不要反对监管改革,要求国会在年底前通过立法,对金融体系给予较严厉的管制,他同时严厉地警告华尔街,不要再次变成不计后果和不受制约的金融巨人。

随后,美国出台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监管、约束、规范本国金融机构的行为,并秋后算账,对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尤其是在“两房”陷入困境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调查并予以严厉惩处。

2012年2月,美国政府和49名州检察官与美国五大银行达成了总额400亿美元的协议,以和解围绕这些银行有计划地不正当获取借款人房屋、侵害借款人权益的指控。这些银行被控在收回违约借款人的房产时,使用虚假文件和钻法律空子,这一丑闻激起了公众的愤怒。

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将向政府机构支付近40亿美元现金,并向贫困借款人提供86亿美元的还款减免和本金减记。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将支付近11亿美元的现金,并提供42亿美元的贷款减免。富国银行(WellsFargo)将支付10亿美元现金并提供43亿美元的贷款减免。花旗集团(Citigroup)则将支付4.15亿美元现金,并提供18亿美元的贷款减免。

2013年1月7日,美国银行发表声明称,该银行同意向房利美支付35.5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索赔金,另外再支付67.5亿美元用于回购约3万份出售给房利美的可能存在问题的住宅抵押贷款。

美国银行在2000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21日间向房利美出售了1.4万亿美元住宅抵押贷款。房利美认为这些贷款中的部分房产和贷款人等信息不实,给房利美造成了巨额损失。除房利美外,房地美和许多其他抵押贷款购房方都要求美国银行为全国金融公司的贷款遗留问题支付赔偿金。

美国政府的思路非常明确:在次贷危机后,拯救金融机构,让它们迅速恢复盈利的能力;然后慢慢回吐,为此前的错误行为埋单,帮助投资者承担部分损失,也帮助美国政府减轻救助压力。

2013年10月19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同美国司法部达成初步协议,同意支付130亿美元和解金,了结有关其出售不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指控。这将是美国有史以来一家公司支付的最大笔罚款。摩根大通将支付其中的40亿美元给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以补偿误导房利美和房地美购买抵押贷款证券导致的损失。

摩根大通还将支付40亿美元作为对按揭贷款消费者的补偿。其余50亿美元为其他罚款。这项和解仅针对民事诉讼部分,而未给予刑事豁免。美国司法部将继续对该银行及个人的违法行为展开刑事调查。此间舆论认为,摩根大通此举旨在尽快甩掉金融危机遗留下来的包袱。

同时,摩根大通仍在为震惊市场的“伦敦鲸”事件[注释]埋单。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摩根大通为各类案件已支付超过220亿美元的罚款,相当于摩根大通2012年全年的净利润。

继摩根大通之后,2013年10月底,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又将罚单开给了美国银行,准备向美国银行罚款60亿美元,因为该行在楼市繁荣时期误导抵押贷款机构。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早在2011年就曾起诉17家银行,指控这些银行在向房地美和房利美不当销售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房地美和房利美也因为从这些银行购入了大量不良MBS而在2008年接近倒闭,并被美国联邦政府接管。

继摩根大通之后,2013年10月,美国银行可能面临最高罚金,其向房地美和房利美出售的MBS名义价值超过570亿美元。相比之下,摩根大通为330亿美元。而摩根大通需要为其不当出售住房抵押证券支付130亿美元的罚金。

2013年11月27日,标普称:为了摆脱次贷危机遗留问题,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可能要再支付1040亿美元解决抵押贷款引起的法律纠纷。标准普尔分析师在由斯图亚特·普莱森主编的报告中提到,抵押贷款诉讼最近呈现第二波激增趋势,超出了投资者的求偿范围。

除了顺着“两房”这条主线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美国政府对内幕交易等行为也严厉打击,以维护市场秩序,树立投资者的信心,为美国金融体系全方位崛起奠定基础。

2013年11月初,美国对冲基金巨头SAC资本合伙公司就内幕交易指控认罪,将支付18亿美元的罚款。这是美国政府针对内幕交易开具的最大罚单。根据和解协议,SAC将向联邦政府支付近12亿美元罚款。在此之前,SAC已同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支付6.16亿美元罚款。美国检方认为,SAC1999~2010年间利用内幕消息开展交易,获得巨大非法利润。

纽约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称上述“罚款金额大而公平,与被指控罪行的广度以及持续的时间相称,没有任何机构可以躺在‘大到不能进监狱’的信条上高枕无忧”。明星基金经理史蒂文·科恩1992年成立SAC。过去20年间,这家对冲基金获得年均25%的回报,是美国最赚钱的对冲基金之一。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对国内金融机构的秋后算账,美国金融机构今后在追逐利益的同时,还不得不考虑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在不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情况下牟取利益,发展壮大。这一点对未来的趋势演进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知道,凭借税收等收入,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偿还得了自身庞大的债务,只能另辟蹊径,这条捷径就是笔者再三强调的:引爆全球经济、金融大危机,趁机抄底优质资产,通过对全球财富的重新大分配来偿还债务,并以此为契机,让美国成为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而这一目标,正是美国政府下一步的大战略所在。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