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五十三节 美、俄“演双簧”

无论对哪个国家而言,当今的中东都是必争之地。

中东是开启世界局势主动权的金钥匙。基辛格那句名言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

哪个大国能忽略中东呢?

从伊朗到叙利亚,美国与俄罗斯的斗法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这种激烈的角逐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利益诉求?双方在以怎样的勇气和智慧面对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

如果看懂了这盘棋,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惊心动魄。

中东地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藏地,世界已探明原油总储量的2/3在中东。在已探明储量最多的五个国家(沙特、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中,有四个在中东地区。其中,沙特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4。因此,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开采、出口和运输,就控制了世界的经济命脉。

因此,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无可比拟的超级大国对中东地区事务全面介入,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导者。对中东地区的控制,不仅确保了美国的石油安全,也强化了美国影响世界的力量。

美国油页岩开发技术的提高,推动国内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度增长,减少了对中东原油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东对于美国来说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这让美国更重视中东地区,并且,美国影响干预、左右中东局势的后顾之忧消除了,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如果要打击俄罗斯经济,打压油价当然是一条捷径,前提是你必须有能力左右、控制中东的局势;要重创欧元,在欧元区家门口制造麻烦,中东是最好的地方;要打击原油进口大国,控制中东就等于控制了命门。

对棋局而言,中东棋子活,则全局活;中东棋子死,则全盘皆输。

目前,对美国而言,只剩下叙利亚和伊朗这两颗大钉子了。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的重心转向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既不影响国内经济恢复,又不增加新债务的情况下,低成本地拔除这两颗钉子呢?

对伊朗,美国不断强化制裁,通过严厉、周密的制裁,削弱伊朗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解决问题。

对叙利亚,美国有更好的条件,那就是,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打内战,不断消耗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力量——内战是摧毁一个国家的利器。最后,再压一根稻草即大厦倾倒。

美国的“钉子”则是俄罗斯的利益所在。

2011年以前,俄罗斯将伊朗当作投名状,不断谋取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受益匪浅,但也让伊朗人渐渐参透了其中的奥妙,或者说,俄罗斯的意图被伊朗看透了。而今,俄罗斯与伊朗的默契不再。有关这种博弈,笔者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做过分析。

这样,中东地区与俄罗斯交好的国家,事实上只剩下叙利亚。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与美国,既有博弈,也有利益共同点——这一点是许多人所忽略的。

从叙利亚的地缘形势来看,美国可以安坐钓鱼台,稳享渔翁之利。

第一,近邻以色列是叙利亚的宿敌,且军力强大,打叙利亚绰绰有余。

第二,近邻土耳其现在也是叙利亚的敌人。

两国关系日益紧张,动辄擦枪走火。土耳其与叙利亚两国之间有着9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自2011年3月中旬叙利亚发生动乱以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就在土耳其方面的默许下,在土境内的边境地区安营扎寨,不断对叙政府设施发动军事行动;西方和海湾阿拉伯国家援助叙反对派的资金、武器和装备,源源不断从这里流入;外国恐怖势力武装人员一批批从这里渗入,配合叙反对派武装对叙政府军发起攻击……

2012年6月22日,叙利亚军队击落一架闯入叙国领空的土耳其战机,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2012年10月,两国发生互相炮击事件。2013年9月16日,土耳其空军战机在土、叙边境地区击落一架“侵入土耳其领空”的叙利亚直升机。

透过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可知两国的仇恨之深。

第三,近邻约旦与美国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知道,以色列是历史上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而约旦则是第一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阿拉伯国家。两国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一斑。

就连约旦国内的分析家都非常清楚:如果美欧军事打击叙利亚,约旦将是重要的“桥头堡”,“因为约旦是美国多年来在中东最铁杆的政治和军事盟友,向约旦部署更多美军会较其他国家少许多政治阻力;约旦战略位置上更邻近叙利亚政府军的化学武器仓库和设施;与约旦紧邻的叙利亚南部更多被亲西方的‘自由军’控制,而不是如叙北部那样已经落入效忠‘基地’的叙反对派武装的‘胜利阵线’手里。在这里可以保证所扶植叙利亚反对派的‘纯净度’。约旦此时的地位如同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前的科威特”。

约旦还成为军事打击叙利亚的情报中心。约旦军方悄然向以色列开放空中走廊,以供以色列的无人机对叙利亚“敏感战略目标”实施空中侦察,而所得的情报供约旦、以色列和美国分享。约旦也是美欧训练“政治纯净”叙利亚反对派的最重要地点。约旦同时还是海湾国家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弹药支持的“主渠道”。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不断向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提供各种武器支援。之前,海湾国家也通过土耳其这个渠道,但据说很快发现土耳其在武器过境途中“有私利”,比如说克扣新武器,或者只把武器提供给亲土耳其的反对派,因此海湾国家已改由约旦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注释]

当2013年9月,美国流露出军事打击打叙利亚的意图时,约旦的态度是反对。很多人据此认为约旦是站在叙利亚一边的,实际上,约旦只不过是在作秀给叙利亚看,以免惹火烧身。在行动上,它是完全站在美欧一边的。

第四,近邻伊拉克虽然表态反对美国军事打击叙利亚,但伊拉克新政权与美国的关系,是尽人皆知的,最多视为打酱油的。

第五,近邻黎巴嫩与叙利亚的关系较为复杂。叙利亚与黎巴嫩是邻国,历史上曾同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叙利亚和黎巴嫩均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叙利亚与黎巴嫩两国一直保持着“特殊关系”。20世纪40年代,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独立,但叙视黎巴嫩为自己的属地,不承认其独立。1975年3月,黎巴嫩各派之间发生武装冲突,内战爆发。随后,阿盟授权叙利亚派遣约3.5万名军人,以“阿拉伯威慑部队”名义进驻黎巴嫩。应黎巴嫩政府的要求,这支军队一直留在黎巴嫩。但黎巴嫩国内的基督教派则强烈反对叙在黎驻军,并视其为“占领军”。1991年5月,叙黎两国签署《叙黎合作协调兄弟关系条约》,规定两国将保持特殊的兄弟般的国家关系,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进行全面的合作与协调。半个多世纪以来,黎巴嫩与叙利亚在阿以冲突及中东和平进程中一直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2005年4月,叙利亚迫于国际压力宣布从黎全部撤军,结束了在黎长达29年的军事存在。此后,叙黎关系一直紧张。2006年5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80号决议,要求叙利亚回应黎巴嫩的要求,与黎巴嫩建立外交关系并划定边界。2008年8月13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和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宣布,两国一致同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黎巴嫩与叙利亚的关系到底如何先放在一边,以黎巴嫩的实力,即使它有心帮助叙利亚,又能起多大作用?

因此,对拿下叙利亚,美国是最胸有成竹的,对它而言也是最简单的。

美国的棋路非常清楚:通过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与政府军的对抗,使双方不断消耗,最终达到拖垮叙利亚政权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与利比亚不同,叙利亚的反对派派系太多,甚至可以说难计其数,如果美国直接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那么,打完之后谁来领导叙利亚?假如打完叙利亚,它继续乱,美国不仅无法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反而可能背黑锅,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

因此,在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解决之前,美国不可能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需要静待时机,让叙利亚反对派在与政府军对抗的过程中,逐渐整合成一支足以领导叙利亚的亲美力量。

面对美国的棋局,俄罗斯怎么应对呢?

同美国一样,坐视叙利亚乱下去,坐享渔翁之利。实际上,从利益的角度来看,俄罗斯与美国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这可能出乎一些人的意料。道理非常简单:中东乱局有利于推高油价,而油价上涨,俄罗斯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都与石油、天然气关系密切。2001~2004年间,俄罗斯能源产业直接贡献了其工业增长的70%,石油产业就占了45%的份额。这表明,自然资源产业同期对俄罗斯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就超过了1/3,石油产业贡献了将近1/4。如果考虑石油业的采购和工资效应对国内需求的影响,石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更高。从出口来看,俄罗斯2000~2005年间出口额的强劲增长完全是由石油业推动的。

俄罗斯的这种经济结构,使得其经济增长对国际原料市场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过于依赖,国际原油价格决定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速度。

另外,叙利亚内战,俄罗斯可以向叙利亚出售更多的武器,从中获取更大利益。在这一点上,俄罗斯的利益又与美国重叠了。

众所周知,中东乱局有利于美国武器的“促销”。尤其是伊朗的存在,简直是美国武器销售的首席促销员。只要伊朗在核研究方面有进展,或与美国关系紧张,海湾国家就会拿出大笔资金买美国的武器。

2010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提交一份史无前例的超级军售协议——美国将向沙特出售价值600亿美元的先进战机及其他武器系统建造“中东安全岛”,以抗衡可能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并填补美军撤离伊拉克后所留下的“军事真空”。

沙特完全在以买跑车的心态购买战机,因为沙特军方外购的武器大大多于实际需要,多出来的部分作为战略储备。比如,沙特战斗机中队的标准配置是20架战斗机,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其中有两架作为一般储备,还有两架则作为“消耗战战略储备”。如此豪华配置令人瞠目结舌。

美国蒂尔国际预测公司军事分析师大卫·罗克韦尔指出,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中东国家之所以不惜血本采购武器,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与伊朗之间存在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伊朗一再表示如果自己遭到袭击,中东地区国家都将受到牵连。

这种观点得到了美国官方的证实。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发表的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对海外销售武器增长两倍多,而美对外军售的猛增主要归因于其海湾盟友对“伊朗野心”的担忧。由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等海湾国家与伊朗关系趋紧,2011年从美国进口创纪录水平的武器。这些国家与伊朗并不接壤,因而军购项目集中于价格高昂的战斗机和导弹防御系统等。这使得美国2011年对海外销售武器达663亿美元,占全球武器市场总价值853亿美元的78%,成为美国历史上武器出口量最大的一年。

在伊朗与美国剑拔弩张的时候,俄罗斯却拿伊朗当投名状,把伊朗当作与西方国家讨价还价的筹码,甚至在关键的时刻拒绝交付2007年12月签订的可以装备5个营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

这不仅使得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出现严重裂痕——2010年9月,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委员会主席布鲁杰迪明确表态:“若俄拒绝交付S-300导弹,(伊朗)将起诉俄罗斯。”而且,这也使得阿拉伯国家难以再相信俄罗斯,这是导致美国武器销售随后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就像伊朗国防部长严厉指责俄方拒绝履行S-300合同时所言:“俄方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们不值得信任。”

俄罗斯当时主要是通过在伊朗立场上对西方的妥协,来换取他们(尤其欧盟)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上的支持。

2010年12月7日,欧盟与俄罗斯正式签署协议,支持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而2006年11月19日,俄罗斯与美国已经签署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这消除了俄罗斯的顾虑,此后,俄罗斯再次强势归来,在叙利亚问题上表现得空前强硬——这当然是做给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看的。俄罗斯的努力为其赢得了利益。2011年和2012年,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大幅度增长(见下图所示)。

下图为2000~2013年俄罗斯武器出口增长情况。

我们知道,普京从1999年上台开始,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武器出口,以此扩大势力范围之外的接触空间,这也是俄罗斯同美国抗衡的好办法。到2008年的时候,俄罗斯已经在武器出口中占到26.24%的份额,仅次于美国的27.15%。但此后其武器出口的增长就停滞了,直到它再次活跃在中东地区的舞台上,以保护者的角色站在叙利亚的背后。

中东动荡,美国借机在中东大卖武器,俄罗斯虽然在阿拉伯国家的盟友少,但也能通过重回中东舞台,利用其价格优势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因此,中东出现乱局,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些利益上是重叠的、一致的。尤其俄罗斯,更希望维持这种局面,而不是结束这种局面。两国虽然看起来剑拔弩张,但有的时候是真吵,有的时候则是秀给世界看。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与俄罗斯虽然在短期利益上一致,在长期利益上却是针锋相对的。俄罗斯希望叙利亚乱局在不摧毁巴沙尔政权的情况下长久维持,而美国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维持内战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快地摧毁叙巴沙尔政权——低成本地实现叙利亚的政权更迭,最终结束乱局。

两者在最终的战略目标上,是完全相反的。

因此,一旦美国军事打击叙利亚,俄罗斯就会强烈反对。一旦开打,以叙利亚的军力,根本无法对抗强大的美国,战争很快就能结束,俄罗斯的利益也将受损。

俄罗斯必须全力以赴地维持现有的格局不变。

俄罗斯这样做,也与其在叙利亚的势力布局有关。

我们知道,冷战时期,苏联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实行扩张性的军事战略,苏军在国外可以使用的海军基地、空军基地和军事设施曾多达100多个,其中海军基地(港口或设施)30多个,空军基地(机场)70多个。但是,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不得不在全球收缩军事布局。其海外驻军少得可怜,唯独舍不下中东。俄罗斯的海外驻军除了几个独联体国家,唯一的一处就在叙利亚。

如果叙利亚政府被推翻,俄罗斯如何保护它在中东地区的唯一一处军事基地?

1974年,叙利亚同意将塔尔图斯港升格为苏联海军的正规海外基地,这也是苏联在海外的第一个正规海军基地。巴沙尔上台后,继续和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叙利亚局势发生动荡后,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反对西方国家要求巴沙尔下台。俄总统普京发出明确警告:“叙利亚离俄罗斯很近。”

叙利亚问题久拖不决,对俄罗斯最为有利,美国当然清楚这一点。

美国必将结束这一局面,由此展开真正精彩的棋局。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