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五十五节 谁是大赢家

一场生化袭击事件打破了僵局。

2013年8月21日,叙利亚政府军对反对派控制的大马士革东部郊区展开了进攻行动,出现了多人死于化学武器攻击的事件。美国宣布,高度确信是叙利亚政府使用了化学武器,导致1429名平民丧生,包括至少426名儿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记者会上指出,2013年,叙利亚政府已经多次使用化学武器。在8月21日袭击事件发生前3天,叙利亚政府军就被告知要戴上防毒面具,并被指示要在地面上做准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美方还截获了一位叙利亚政府高官的通话,这名官员证实是叙利亚政府发动了此次化武袭击,而且对联合国方面的核查取证感到担忧。

而早在2012年8月,奥巴马对叙利亚政府就已经列出不能逾越的“红线”,即在武装冲突中使用化学武器或者未能切实保护掌握的化学武器的安全。美国是否真会追究责任,并在军事上做出何种反应,全世界都在看美国将如何行动。此事自然关系到美国总统做出的承诺的可信度,以及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力同过去相比究竟是否大为逊色。

生化武器袭击事件,对美国而言,是动武的一个绝佳理由。

但这也正是这件事情非常蹊跷之处。

因为从2013年3月开始,在与反对派武装的战斗中,叙利亚政府军已经完全占据主动。

叙利亚政府军的主动是反对派武装的失误造成的。2012年7月起,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开始把主攻目标转向重点城市,随即强攻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颇(叙利亚主要经济中心),这使得反对派犯下了急功近利的错误。10月,反对派武装进攻受挫。11月,反对派武装又开始强攻首都大马士革,而这里集中了政府军7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第四装甲师即原共和国卫队5万人),约占陆军总兵力的一半。反对派武装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武器配备上,都明显处于下风。而且,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武装派系众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机构,很容易被政府军各个击破。

叙利亚政府军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叙利亚政府军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采取收缩战线策略,放弃了广大农村地区,重点控制全国的大中城市,伺机反攻。2013年2月,叙利亚政府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4月开始在全国各战场全线出击,逐步收复丢失的战略要地。

7月29日,叙利亚政府军宣布,其部队已经完全控制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省省会霍姆斯市重要城区哈利迪亚区。这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反对派将霍姆斯市视为“革命首都”,是反对派的大本营。

在这种情况下,叙利亚政府有必要动用生化武器挑衅美国的“红线”惹火烧身吗?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时候,美国实际上处于两难选择。

如果坐视叙利亚政府军将反对派彻底击溃,通过反对派武装消耗叙利亚政权的战略目标将落空,俄罗斯将成为最大赢家。毕竟,俄罗斯是与叙利亚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的国家。

如果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又将面对另一棘手的问题:叙利亚反对派派系林立、鱼龙混杂,甚至有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的身影,像这样一个散乱的扶不起来的阿斗,美国即使通过军事武力摧毁了叙利亚政府军,那么权力将落入谁的手里?美国能够操控吗?

比如,叙利亚反对派中的“胜利阵线”,是实力最强的反政府武装之一,该组织属于极端派别,甚至在2013年4月10日与“基地”的伊拉克分支正式合作,目标是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这让西方援助叙利亚反对派的行动变得十分尴尬。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推翻巴沙尔政权非常容易。问题是,后叙利亚时代将由谁来掌控?这一步棋,才是导致美国无法对叙利亚动武的根本原因。

因此,美、英等国尽管一开始剑拔弩张,做出战争一触即发的声势,其实并非真的想打这场战争——战争的时机并未成熟,其目的乃是为了吓退叙利亚政府军队对反对派武装的进攻,打乱政府军的军事计划,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全力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喘息、整合的机会。

事实上,美国也的确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面对西方军事强国的战争信号,叙利亚政府军对反对派武装的进攻行动几乎全部停止。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它当然也不希望美国就此发动战争,毕竟,俄罗斯还没有与叙利亚反对派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这就使得美国、俄罗斯两大对手,达成了一种新的默契。

但美国与俄罗斯一直都没有消停。美国在加紧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整合。2012年11月11日,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建立,第二天,这个组织就被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承认并且视为“叙利亚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注释]

这种整合实际上是美国在为打击叙利亚战争做准备。但叙利亚反对派的整合进程令美国、英国都非常失望。

2013年8月29日,英国下议院投票否决了政府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的提案。尽管此项投票不具约束力,但首相卡梅伦表示将“据此行事”。这是100多年来英国政府有关军事问题的提案首次遭议会否决。

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意味着打击叙利亚的时机并不成熟。

8月31日,美国白宫正式向国会提交要求对叙利亚当局实施军事打击的决议草案,让国会决定是否动武。奥巴马说,虽然他有权自行采取行动,但是他认为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展开全国辩论。这表明奥巴马推迟了对叙利亚政府目标采取军事行动。

9月6日,奥巴马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说,他不希望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他准备研究防止使用化学武器的其他方式。

9月9日,美国国务卿克里称,只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在一个星期内交出所有的化学武器,就可以避免遭到外国的军事打击。俄罗斯立即心领神会,向叙利亚建议向国际社会交出化学武器,正在焦头烂额、恐惧不已的叙利亚政府立即对这根意外的救命稻草表示欢迎。奥巴马随后表示,如果叙利亚真这么做,他打算停止对叙利亚袭击。

很多媒体评论说,由于克里“说漏嘴”而让俄罗斯抓住了机会。殊不知,两国实际上是在完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于是,叙利亚局势重归平静,而俄罗斯再次对叙利亚反对派抛出了橄榄枝。这是因为,它知道,局势的平静只能是暂时的,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它必须着眼于长远。

2013年11月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与新西兰外长麦卡利会晤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希望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主席艾哈迈德·贾尔巴访问莫斯科。拉夫罗夫说:“我们曾多次邀请贾尔巴先生访问莫斯科。我们希望,他将接受此次的邀请。”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得到了什么呢?

在这段时间的中东格局上,对于俄罗斯的处处阻挠,美国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位置,因为双方都清楚,战争的时机并不成熟。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美国一无所获。

美国最大的收获是,为自己实体经济的复苏提供了一个和平的空间,加速美国经济的增长步伐。战争打的是经济实力,在经济复苏阶段,当然是晚打比早打好。美国有的是耐心。更何况,美国经济复苏的阶段所对应的,正好是叙利亚现政权在被制裁中力量一天天遭到削弱的阶段。

事实上,三年战争已经让这个国家变得千疮百孔,濒临崩溃。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900万叙利亚人被赶出家园,其中有250万人被赶到了邻国,这比1948年的以色列建国战争中巴勒斯坦的逃难者更令人触目惊心,那次出逃的人口是75万人。

叙利亚内战中的死难者估计已经达到了15万人,尽管处境非常悲惨,但全球给予饱受苦难的叙利亚人的外交关注却在消退,外界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叙利亚内战各方在国际社会调停下达成和解的希望原本就很渺茫,随着2014年3月后美俄关系的恶化,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这不是战争但胜似战争,但无尽的苦难总是由普通的民众承受。

在与叙利亚缓和关系的过程中,美国最直接的收获是让叙利亚自废化学武器。美国当年之所以敢打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确信伊拉克没有生化武器,而不是相反!叙利亚交出化学武器,不仅有利于将来美国对叙采取军事行动,也解除了以色列的心腹大患。

这是以色列的收获。

叙利亚与以色列是宿敌。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叙利亚始终是阿以交战的前线国家。特别是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原本属于叙利亚领土的戈兰高地,至今尚未归还,导致叙以两国长期交恶。

这次虽然美国没有打击叙利亚,但以色列和叙利亚一直冲突不断。以色列被指已多次打击叙利亚的军事设施,而以方对外界指控从来不予置评。

这次让叙利亚交出化学武器予以销毁,实际上等于消除了以色列的心腹大患。剔除生化武器这一块,叙利亚是很难凭借常规武器对以色列造成威胁的,以色列的优势将变得非常明显。

不难想象,一旦叙利亚的生化武器被销毁,以色列或者美国打击叙利亚就变得更加安全,而叙利亚无论对美国还是以色列而言,都是必须要拿下的!拿下叙利亚,扶植起民主政权,将能迫使俄罗斯告别它在叙利亚塔尔图斯军港的驻军,使俄罗斯失去地中海这一重要的军事基地,从而,为美欧消除一个心腹大患!

俄罗斯同样也有收获。让我们一点点来分析。

俄罗斯的最大实惠来源于叙利亚政府。

2013年12月25日,俄罗斯国有能源集团Soyuzneftegaz和叙利亚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允许俄罗斯方面在219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海岸勘探、钻井、开发及生产石油和天然气。这是叙利亚历史上首次签署类似协议,这项协议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叙利亚内战的格局。

协议规定,全俄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协议生效后立即投入1500万美元进行勘探,确定钻井地点后再投入7500万美元进行钻井作业。如果开采成功,该公司将继续扩大开发规模。同时,俄方同意培训叙方石油业工人。叙利亚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长苏莱曼·阿巴斯表示,这份协议会为俄方和叙方带来丰厚的利润。[注释]

但俄罗斯的收获并不仅限于此。

中东局势的演变,激怒了沙特阿拉伯。沙特有着很深的地区大国情怀,它拉着海湾国家支持打击叙利亚,实现叙利亚的政权更迭,拔掉这根刺。但结果,局势缓和了,它什么也没有得到,还白白地得罪了叙利亚政府。

2013年10月18日,沙特阿拉伯拒绝了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联合国1945年成立以来头一次遇到一个国家在当选非常任理事国不到24小时内,公开拒绝接受这一席位。沙特外交部当日发表的声明谴责安理会没有通过惩罚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决议,尽管巴沙尔造成了叙利亚长达两年半的血腥内战。

沙特以此表达自己的愤怒。全世界也都听明白了。沙特向安理会扔石头,其实是想“砸”美国,因为美国出尔反尔没出兵叙利亚,尤其最近同沙特的地区劲敌伊朗搞缓和。

沙特与美国的关系决定了,这种“怄气”不会闹大,美国给个安慰就能解决问题,更何况,美国只是缓兵,而非就此放过了沙特的两大劲敌——叙利亚和伊朗。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沙特对没有打击叙利亚不满,那么,它同时也会对在联合国就叙利亚问题投否决票的国家不满——而这恰是俄罗斯特别乐意看到的一幕。我们千万别忘记了,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中国正在替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9月,中国的原油日净进口量达到了630万桶,超过了美国的624万桶,而且中美之间的进口量差异将越来越大,美国能源信息署因此宣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假如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与最大的原油生产、出口国之间存在误解,谁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毫无疑问,就是俄罗斯。

出于石油安全的考虑,中国也须考虑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下图(见376页)为1990~2013年中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

在中国的原油平衡表上,有几个重要的节点:1993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过了出口量,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当年的对外原油依存度971是6%左右。2009年,我国原油的进口量首次超过国内的生产量,原油依存度突破50%,达到51.3%。2010年,该数值再创新高,达53.7%。2011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美国。2012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4%。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2013年9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这个月,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2014年,美国燃油净进口量将减少12%,至557万桶/日,创1986年以来最低水平。届时,中国的净进口量则有望提高6.1%,至657万桶/日。除了EI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2013年4月也发布报告称,“随着中国炼油产能快速增长带动的需求等因素,中国会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

下图(见377页上图)为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的2013年9月原油数据。

我们再看看中国原油的进口来源国结构:

从2012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来源国可以看出,中国尽管努力想实现原油进口的多元化,但严重依赖中东的格局并没有改观,中东的石油供应对于中国的石油安全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假如与中东个别国家的关系出现问题,或者中东出现动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这两种情况都恰恰是俄罗斯乐于见到的,俄罗斯不仅现在,今后也将是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进程中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

事实也是如此。

2013年10月22日,来华访问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公开表示,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一项价值850亿美元的巨额协议: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今后10年将向中国每年增加7000万桶石油的供应量。而在此前的6月份,中俄已经签署了一项协议——俄罗斯将在未来25年内向中国供应3.65亿吨石油,协议总价在2700亿美元左右。

拿到巨额大单,不仅确保了俄罗斯的稳定收益——这对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而且,提前锁定了原油价格,提前规避了原油下跌的风险。这是因为,当美国发动下一轮金融战,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的下跌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事。

这一点俄罗斯人自己也心知肚明。

2013年9月,俄罗斯财政部披露的一份国家预算显示,俄国政府预测布伦特原油会在2016年跌至每桶60美元,在2030年前的平均价格会跌至每桶80美元。而9月初的时候,无论是美国纽约原油还是布伦特原油,每桶都曾达到110美元以上。俄罗斯把以每桶100美元计算的油价作为基础设置的政府预算,大幅下调到60美元,正是显示出其对未来油价的担忧。俄罗斯人的担忧,与笔者对大趋势的测算是吻合的。

从2012年全球大转折点开始,一直到2016~2022年的经济周期内,将是大宗商品惨烈下跌的时间。有关具体的分析,将在《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棋局》下部“未来篇”有关2016~2022年的一些章节中进一步阐述。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