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五十六节 突然变脸背后

国家层面的博弈,说到底,就是制度优劣的博弈。优良的制度,总是能凝聚民族的力量,实现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最佳配置,产生出巨大的效益。而落后的制度,总是分散民族的力量,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这两种制度博弈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正当大国之间在中东因为叙利亚问题激烈博弈的时候,中东局势突然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谁能想到,这种变化与中国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关联呢?这对美国的战略决策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知道,美国一直在严厉制裁伊朗,限制它在核研究方面的进展。这是因为,美国认为,一旦伊朗发展核武器,沙特将从巴基斯坦获得核武器或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土耳其也可能谋求核能力。阿联酋、埃及,可能还有约旦,几乎肯定将从能源领域入手开始实施其核计划。如此,则中东地区永无宁日。逊尼派穆斯林与什叶派穆斯林之间、阿拉伯民族与波斯民族之间的矛盾将更加激化,形势将动荡不安,甚至失控。

但是,2013年11月7日,奥巴马突然敦促国会议员不要对伊朗施加更多的制裁,不要对他与伊朗的核谈判进行掣肘。接着,奥巴马政府呼吁延缓有关扩大对伊朗经济制裁的立法,以缓解与伊朗的紧张局势,而美国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力主扩大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奥巴马的这种态度,遭到某些重要议员的反对。

随后,形势发生了更令人惊讶的变化。

2013年11月24日,美、俄、英、法、中、德六方与伊朗宣布,各方通过日内瓦谈判就伊朗核问题达成临时协议。这一历史性的突破为进一步谈判争取了时间。

临时协议对伊朗核计划做出了全面严格的限制:将控制伊朗离心机生产,限制正在运行的离心机的数量和类型,同时对中低丰度浓缩铀的库存施加约束,还将禁止伊朗启用阿拉克反应堆或新建其他核设施。协议要求其内容的落实情况要接受国际社会的严格检查。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将解冻约70亿美元的伊朗资产。但协议并没有取消对伊朗的关键性制裁,以防伊朗继续研发核武器。

美国国务卿克里认为,临时协议只是伊朗核谈判的“第一步”,有效期仅为6个月,直至达成“全面”协议。

这只是一个为下一步谈判指明方向的“临时协议”,即便如此,国际油价也立即闻声而落。因为伊朗毕竟也是一个位居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石油大国,一旦伊朗局势缓和,必然增加油价下跌的压力。

我们知道,在与伊朗的谈判中,美国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国家,而俄罗斯由于此前与伊朗的关系早已貌合神离,这份“临时协议”体现出来更多的是美国的意愿。美国通过这步棋,让俄罗斯感受到痛——毕竟,俄罗斯的财政平衡与油价息息相关。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你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百般掣肘希望局势缓和,我就让它彻底缓和!

但是,美国政府突然与伊朗和解的态度,受到美国部分国会议员的批评。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南德斯发起针对伊朗新的制裁议案,试图对伊朗石油出口实施全面禁运,并进一步切断伊朗获得硬通货的渠道,包括伊朗进入全球银行系统的渠道。

奥巴马的表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2013年12月19日,奥巴马罕见地威胁将否决参议院两党联合提出的这份扩大制裁伊朗的议案。

奥巴马对伊朗态度的变化,与伊朗新总统有关——这当然只是表面的原因。

2013年6月15日,伊朗总统大选结果揭晓,温和保守派候选人、前首席和谈判代表哈桑·鲁哈尼赢得选举,成为伊朗新一届总统。鲁哈尼主张务实的政治和经济政策,与各方均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关系。他承诺组建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政府,与国际社会建立起建设性互动,以避免制裁或减少制裁影响。这些主张为他赢得了大批改革派的支持者,并最终帮他问鼎总统宝座。

一句话,鲁哈尼是继哈塔米(第5任伊朗总统,1997~2005年在位)之后,又一位能与西方对话容易被西方认可的伊朗领导人。鲁哈尼一当选,即向美国发出积极信号,以化解伊朗核危机,很快获得美国积极的回应。[注释]

鲁哈尼善于展现个人魅力,美国媒体称鲁哈尼为“穿着神职长袍的推销能手”。但是,就连那些被鲁哈尼的魅力所折服的外交官也指出,鲁哈尼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议。曾任奥巴马顾问的加里·萨莫雷(GarySamore)甚至认为鲁哈尼的观点和内贾德非常相似,只是用一种更为友善而柔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显然,鲁哈尼替代不了哈塔米,但这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台阶。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并非真的要放过伊朗。

事实上,就在与伊朗达成“临时协议”不久,2013年12月12日,美国财政部和国务院宣布,对被美方认定为规避国际社会对伊朗制裁、为伊朗核计划提供支持的一批公司和个人实施制裁,禁止美国人与他们进行交易。

无论是叙利亚还是伊朗,对美国而言,延长时间只会让他们的力量更加削弱。

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伊朗的石油收入同比减少58%,通货膨胀率则超过40%,伊朗货币同比贬值70%,失业率超过30%。这意味着伊朗已经不能和西方“硬扛”下去了,否则国内经济即将崩溃,随之而来的是政权的垮台,甚至政体的消失。

即使在哈桑·鲁哈尼当选总统以后,这种情况也未能改变,甚至有恶化倾向。在鲁哈尼掌权六个多月后,普通伊朗人、企业主和投资人对经济可能快速复苏的希望正在破灭,伊朗政府正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尽管鲁哈尼已设法稳定了伊朗的官方货币,遏制住了通货膨胀势头,并达成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制裁的临时核协定,然而,鲁哈尼上任之初就发现,伊朗政府的财政现状要比他的前任内贾德公开过的情况严重得多。

现在,美元的短缺和税收的减少让鲁哈尼几乎找不到应对之策,他所能采取的措施甚至会在短期内让那些选他上台的人更加痛苦。伊朗将从2014年3月28日起,逐步停止石油补贴,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以后还将把油价、电价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的价格提高近90%,财政季度的困难还将迫使伊朗政府逐步取消每月给近6000万伊朗人每人发放的12美元救济,而鲁哈尼政府仅仅承诺在2015年把通胀率从2013年的42%和目前的32%削减到25%。市场对政府的经济运行能力的信心正在消散,而削减补贴则让经济局面变得更加动荡——2007年,当伊朗政府提高汽油价格、限定油量配给时,抗议者纵火焚烧了数十座加油站。

伊朗的困境美国当然清楚得很。由于叙利亚问题还没有解决,伊朗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发展核利用研究;而美国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制裁方面开个小小的口子,让伊朗先中止核研发,然后,再为将来军事打击中东的两颗“大钉子”赢得充足的时间。

同时,继续对伊朗进行制裁,让伊朗的力量在制裁中不断被消耗——像伊朗这样的国家根本承受不了漫长时间的经济制裁,其经济很容易在制裁中走向崩溃。对美国来说,还有什么措施比这种打击伊朗的方式成本更低、副作用更小呢?而且,一旦时机成熟,美国就会出手,彻底解决中东的两大对手。到那个时候,沙特等国也会更亲密地站在美国一边,帮助美国实现更大的战略布局。

笔者反反复复提到,通过传统的税收等方式,美国不可能偿还得了庞大的债务,只有通过诱发更严重的全球性的大危机,导致大量优质企业倒闭,大量优质资产跌到谷底。它以升值的美元展开廉价大收购,通过这种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的方式扩大财富,才能最终将债务问题化解,并累积起来更加强大的力量。

而这一战略目标,将集中在2016年开启的这个新周期内完成。

作为打击欧元区的一个“杀手锏”,引爆中东局势可以大大帮助美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留着叙利亚和伊朗这两枚棋子,在关键的时候使用,才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

美国不仅在中东突然变脸,在亚洲局势中,也突然上演了这一幕,以至于很多人无法看懂,美国到底在玩什么游戏。

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郑重发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989声明。这是中国强化领海领空管制、维护国家领海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的合法之举,也是中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举措。

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东海上空飞行秩序,遵循公开透明原则,表明中国愿通过制度化、法律化行动维护主权,这有助于促进安全互信,促进与周边国家良性互动。

自中国公布东海防空识别区之日起,日本航空、全日空、乐桃航空及日本货物航空4家航空公司向中国有关部门提交了飞行计划。考虑到若日本航空公司持续递交飞行计划,等于承认中国的防空识别区,日本一边指责中国“非法侵犯了公海上空飞行自由的国际法一般原则”,一边通知日本的航空公司,中国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对日本不具有任何效力”,要求航空公司继续按现有规则应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上述航空公司表示应日本政府要求,27日起不再向中国递交飞行计划。11月28日,日本官方宣布日自卫队飞机在没有向中方通报的情况下飞入了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最值得玩味的是美国人的态度。

2013年11月23日,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发表声明,对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提出指责。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强调,不会按中国的规定通报航空器在防空识别区内的飞行计划,重申不接受中国的任何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发表声明称,“美军的作战计划不会有任何改变”。随后,两架美国B-52轰炸机从关岛起飞,于华盛顿时间11月25日晚间7时左右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报道称,B-52没有装备武器,没有战机护航。美国官员说,这一飞行任务在中国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前就已计划开展。

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令日本政府欣喜不已。

但随后就发生了戏剧化的一幕。

2013年11月29日,奥巴马政府宣布建议美国民航飞机服从中国有关东海防空识别区的通行要求,提前向中方提交飞行计划。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办公室当天发表声明称,美国政府基本上希望进行国际运营的美国民航飞机能够遵守外国政府发布的“航空要求”,不过强调这一建议不代表美国政府将接纳中方有关要求。《纽约时报》等美国主要媒体援引政府官员的话称,奥巴马政府已决定敦促美国民航飞机尊重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规定,以防“意外冲突”。这一做法与此前日本政府要求该国航空公司拒绝服从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规定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政府态度的这种突然变化,既令日本措手不及,又愤怒异常。

那么,美国政府的态度为何同时在中东、亚洲局势中发生重大变化?这里面存在着什么样的隐情?

这其实暗示着美国棋局的重大变化——美国“战略新移”!

美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个问题:无论它谋划的是什么棋局,俄罗斯与中国这两个新兴国家的领军者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换句话说,棘手的伊朗问题只有在打掉其后的大国羁绊之后,才能按照美国的意愿发展——这意味着,美国对它的战略,要做重大的调整,对手大国排在了伊朗的前面!

也有西方评论家这样分析:

奥巴马显然明白,美国在全球的力量归根结底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实力——这正是他反复强调美国必须集中精力“从内部事务着手搞好国家建设”的原因。一百年来的全球霸权兴衰早已证明了这个道理。英国、法国和苏联的衰落,都是由于本国经济太过疲弱,无法支撑它们的国际抱负。这三个国家都因为战争而削弱了国力:苏联出兵阿富汗,等于给自己的棺材钉下了最后一颗钉子。二战使英国无力再支撑起这个庞大的帝国。战后的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注释]打的两场恶战把自己拖垮。现在,中国很快就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因此美国明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它都不能在军事上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

这个观点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美国暂缓攻打叙利亚的内因。

美国的棋局在进行调整。

这是美国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态度突然改变的根本原因。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