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十四节 外贬内贬一绳索

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对人民币的地位也有所虚估。人民币近年来由于持续升值虽然受到一定的重视,但鉴于制度、体制、市场化程度等因素,人民币的影响力仍然被牢牢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据金融服务公司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系统(Swift)的数据显示,尽管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排行榜中的位次急速上升,但在全球支付市场所占的份额仍然较低,只有0.84%。中国内地主要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开展贸易融资,意味着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扩大目前仍主要是一种地区现象。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排名之所以落后于在贸易融资货币中的排名,一种解释是中国企业可能把贸易融资作为从海外获取更廉价融资的一种渠道。贸易融资工具中包括所谓的“信用证”,它是银行为两家公司开立的担保凭证,保证一家公司将在未来某个时间向另一家公司支付特定商品的货款。

中国的痛苦之处在于,尽管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以制造业(尤其出口导向型企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是人民币贬值尤其短期内快速贬值的危害更大——它可能导致资金外流,进一步推动楼市下跌和货币贬值,给金融体系造成破坏性影响。这也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小心翼翼地看着人民币升值而不加干预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如加拿大丰业银行亚洲货币策略师萨夏·蒂豪尼所言:“在这个经济转型、增长势头放缓以及金融市场波动性极高的时期,中国最不愿意做的就是给金融市场留下一种印象——中国打算实施贬值政策。那样可能会刺激金融市场资金外逃……还有可能给银行体系带来不稳定因素。”

人民币的升值可以给海外资金带来更大的套利、炒作空间,从而使得资金保持着持续流入中国的状态。

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正在形成一种共识:人民币升值的旅程正在接近尾声,因为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可能已经过度上涨了。市场情绪转变,部分是由于中国最近出现经济转差迹象。贸易、制造业和工业生产都弱于预期水平,这引发了对经济增长预期的新一轮下调。

任何一种货币,归根结底要依托实体经济这个基础,对于中国而言,国际贸易是很重要的领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国际贸易生产中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换取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就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贸易模式,基本都是发挥自己充裕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不仅如此,“中国制造”的低成本还包括资源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等。

但是,2012年以后,中国的这些成本优势都在慢慢丧失。劳动力红利已经不复存在,资源价格早已经和国际接轨,环境已经透支到生存极限,土地也早已不再廉价。这些优势的丧失,必然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削弱消费能力,使企业投资、融资受到影响,出口驱动力减弱。

相应地,经济增速的放缓也成为必然的结果。哈佛大学教授里卡多·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主持的研究项目显示,中国仍具备良好的增长条件,但在这个10年剩下的时间里(2014~2020)中国经济将每年增长4.5%~5%,并将在某个阶段出现衰退。

不知不觉中,人民币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境地。

有研究者指出,人民币过快升值,将严重打击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并可能引发社会问题。这将动摇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基础,从而使宏观经济增长基础受到削弱;或者因为严重通货膨胀引起经济增长前景恶化,引发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

当人民币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时,又会引起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导致人民币汇率暴跌,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暴跌,国民财富大量蒸发,引起个人和企业负债增加及破产增加,给银行造成大量坏账,引发金融危机,使我国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

但是,永远别忘了,你最怕最担心的,恰恰是对手最容易狙击的软肋。

事实上,这种担忧的事情已在发生。2014年3月,使用离岸人民币在中国内地进行投资的最大的14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减少了53亿元(折合8.54亿美元),相当于资产价值缩水了大约14%。这些基金遭遇赎回的规模之大表明投资者正在从中国内地撤资。2014年前三个月,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2.5%,基本相当于2013年全年的涨幅,促使投资者开始撤离曾经稳赚不赔的人民币资产。业内人士预计,如果人民币跌势进一步扩大,将可能出现更多赎回。

需要说明的是,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对中国还可能造成另外的伤害——这一点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那就是,我国外贸往来70%以上来自美元区或是汇率与美元挂钩的国家或地区。对这些国家与地区的消费者而言,美元升值使从非美元区国家进口的商品价格降低,导致对美元区或是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商品需求下降,而这部分需求很可能会通过向非美元区国家进口商品来得到满足。这将大大降低中国商品在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市场份额。

当风险逼近时,不少人却依然沉浸在幻想当中,认为中美经济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笔者不知道这种所谓的“关系”继续存在的基础是什么。这种关系在过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美国高度重视虚拟经济的发展,急需要廉价的商品填补其制造业供给不足的部分,而现在美国实体经济快速复苏,东南亚国家比中国更廉价的商品已经在快速取代中国制造,已经从内外两个层面同时把原来的平衡摧毁,再谈什么“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就显得太幼稚了。

应该认识到,中国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的衰退,已经动摇了中国经济的一个极其关键的根基。当有了从2003年开始的以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增长结构被确立的因,也就注定了中国必然要面对今天的果。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坚定支持者罗恩·保罗(Ron Paul)博士在批评美国导致次贷危机的信贷政策时指出,真正的繁荣永远都不可能建立在信贷基础上,由通胀引发的资产价格上涨虽然可以欺骗民众,使他们误以为财富增加了,但泡沫一旦破灭,用膨胀的债务来制造的财富幻想就会消失,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急剧下降。很多人奢望政府会出面挽回局面,但别忘了,给民众带来(次贷危机等)灾难的正是他们。寄希望于政府充当“最后救助者”来保护民众的代价,就是每个人都将失去个人自由。他的话对其他国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任何一种货币,必须依托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维持强势。

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在下降,但信贷继续大增。有评论指出,没有前途的项目和垂死的产业还在不断吸收越来越大份额的新增信贷,同时更具生产效率的借款人却缺乏资金。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出现核弹爆炸原理一样的连锁式债务违约,但可能发生另一种同样令人忧心的结果——缓慢的衰退式萎缩。

这种萎缩是大规模借新债还旧债以避免出现大规模违约事件所必须承担的代价:大规模债务展期的风险是,中国可能重蹈日本“失去的10年”的覆辙,创造了一批长期存在的“僵尸借款人”,这些借款人几乎没有希望重拾盈利,但只能依靠不断注入新信贷来维持生存。持续再融资,通过维持工厂运转和工人继续受雇于基础建设的工地,避免了短期的经济痛苦。但长期来说,这些“僵尸”将不断吸取经济中的活力。

改革开放后,外资之所以愿意到中国,是因为中国高增长的经济能给它们带来丰厚的利润。一旦经济放缓,收益率下降,外资就会撤离。别忘了,资本永远是逐利的。

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滑,货币所依托的基础正在慢慢变得脆弱。

人民币这些年来的持续升值,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以为这种升值会继续,恰恰是在这种思维渐成定式并根深蒂固地停留在人们脑中的时候,转折点也就悄悄到来了。

在种种看似反常的现象背后,包含着明显的必然性。这也意味着,趋势一旦逆转,将以超乎想象的强度急转直下,而且将没有力量可以阻挡它。

在惨烈的趋势逆转之前,我们该如何应对?或许,这才是当下最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且,这种贬值并不仅仅限于对外。在这个新的阶段,无论对内对外,它表现出来的都将是非常明确的贬值态势。

在美国的大战略布局之下,不仅人民币,包括所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国的货币,都将逐步迈入贬值时代。当走入从2016年开始的新周期,这个趋势将更加明显。

而美国现在更迫切要中国做的,就是加快人民币的市场化步伐,让人民币把所有的薄弱之处都裸露出来,充分展现在强者面前。

2013年2月,雅各布·卢(Jacob Lew)刚刚就任美国财政部长,就宣称要就汇率市场化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

2014年6月初,雅各布·卢再次要求中国“必须尽快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他特别强调,中国在汇率改革问题上的进展将影响中美双边关系。鉴于美国在“市场”中的强大影响力,与其说是“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还不如直接说“由美国来决定人民币汇率”更简洁明了。随着大棋局的加快演变,将有越来越多的美国高官向中国施压,以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推进。

2016年,汇率大战正式摊牌的时刻正在慢慢到来。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