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十七节 危险的粮食

在中国人均耕地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并且继续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大量宝贵的耕地荒芜着无人耕种。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撂荒现象。

笔者曾经多次到乡下调查,发现这些年来,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称,我国每年撂荒耕地有近3000万亩。”

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而言,无异于后背插刀。

谴责农民的责任感缺位是不明智的行为。恰恰相反,农户的这种选择是理性的。塞缪尔·波普金(Samuel Popkin)认为,农民也是理性的投资者,通过公共和私人的长期、短期投资来提高生计水平,他们会在权衡长短期利益和风险之后做出合理的决策。

造成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脱离农业的人口在劳动力中的占比,从1982年的15%上升到2000年的43%,这些脱离农业劳动的人中有接近1/4的人根本没有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过时间。一代农村居民在脱离土地,这一过程在2000年后的10年里还在加速。

由于青壮年放弃农业生产,把土地留给家中的妇女或老人耕种,直接造成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和农村破产化。

而且,种地效益低下,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加大了种地成本,农民无利可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也致使农业生产条件差、抗风险能力弱、种田风险大。

另外,中国过去的政策、法规关于农民对土地转包、转让方面的权利长期未能明确和确定,使得不愿意种地的转不出去、愿意种的包不进来,导致转包、转入的脱节。

撂荒现象日益严重,给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众所周知,国际粮食市场的供应量是相对有限的,并且每当出现自然灾害,一些国家甚至会出台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2010年8月,因干旱影响了农作物生产,普京宣布,从8月15日起到12月,暂时禁止出口谷物和其他农产品,国际小麦价格闻风暴涨。2010年9月2日,普京再次宣布,粮食出口禁令将至少延续至2011年。

这也就意味着,靠国际市场来填补粮食缺口是非常危险的,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这也是与其他大宗商品相比,粮食更容易走出独立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粮食是真正意义上的命脉!

面对严峻的现实,高层对粮食问题开始给予了空前的重视。

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14年的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从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这次的任务部署对于粮食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会议强调:“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很显然,中央把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次粮食安全部署,首次强调谷物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包括稻米、小麦和玉米,而口粮主要是指稻米和小麦。

这里所强调的粮食安全,其实包含着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数量上供给的充足;二是质量上的安全、可靠。

在经过十多年的房地产热之后,在大量耕地被占用(考虑到“补充耕地”因素,情况可能更为严峻)、被重度污染的情况下,要做好粮食的自给,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粮食不仅有量的问题,更有质的问题。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严重的粮食污染。

中国必须注意的是,对粮食问题的重视只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只有扩大真金白银的投入,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效果,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诸如耕地撂荒这样的难题。

当中国把停止征收农业税视为对农业的一大恩惠时,却忽略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直在对农业实行高补贴或补贴的政策。

中国应该对农业科技的普及予以更多的重视。欧洲发展经济学家吉尔伯特·艾蒂安曾惋惜地说:中国本应促进农业科研,普及农业服务。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2200个县农业科技站中,已有42%被解散,150万名农技师为了赚钱谋生而弃农改行。

当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除了依靠市场本身的激励、竞争机制,还必须在国家多种优惠、扶持政策的庇护之下,才能真正走向强大。

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还是混合经济的国家,对农业实施支持政策都是很普遍的现象,而直接补贴是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WTO农业协议执行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大幅度减小了价格支持力度,而以更大幅度增加了直接收入补贴以及其他高额的、名目繁多的保护和支持。

尽管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已经很低(比如,2005年欧盟农业和渔业的产值只占其GDP的2.5%),但农业补贴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依然比较大,最典型的就是欧盟,欧盟每年的财政支出大约为1000亿欧元,其中有40%为农业补贴支出。

1996年,美国出台的农业法案,开始实行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和农业灾害补贴等政策,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美国2002年5月通过的农业法案,规定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比旧法规定的补贴增加了80%。美国1/10的大农场补贴金额竟达每户85000美元,从而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对保护和提高其农产品竞争力非常有利。

发达国家每年支付给农民的农业补贴高达3500亿美元。在瑞士和冰岛,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占其农业生产者收入的68%和67%。

就连经济不富裕的俄罗斯,也在2013年9月9日宣布,拟在新年发放1790亿卢布农业补贴款(约合54亿美元);到2020年,每年补贴款将增至2500亿卢布(约合75.8亿美元)。

根据WTO规则,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不计入综合支持量。我国应继续坚持对农民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工业反哺农业,保证粮食生产的有效供给;同时要注重粮食补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主粮、粮食主产区以及种粮大户的补贴。

但是,很多好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扭曲、变形。比如,一些补贴并不能到达农民手中,而是被截留、挪用。不仅在农业方面,从整个经济体来看,如何降低、消除官僚腐败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也越来越显得刻不容缓。实证研究表明,腐败影响最大的人群就是最贫穷的人,他们往往无力负担教育、医疗服务费用和购买法律服务的费用,相对要付出更多。

另外,中国的农业必须加大投入,但投钱并不是万能的办法。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也急需转变。

美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

这与其农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相比之下,在中国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形态下,实行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并不存在。

美国农业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其农场的规模显现出日益大型化的趋势。科技革命使得农业科学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不断地把美国农业生产的“细胞”——农场做大。农场主要想保持稳定的收入,除了不断更新农场装备之外,还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土地,以保证总产量的提高。没有足够资本获取新技术和土地的中小农场主只好选择卖掉农场,离开农业。

1950年,美国有564.8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占有土地1278亩,劳动力4.8人。到1977年,美国农场数减少到275.2万个,平均每个农场占有土地2358亩,劳动力2.8人。其中,家庭农场占88%(1974年)。到2002年,美国农场又减少到215.8万个。

现在,美国每个农场主平均经营400英亩的土地,大约等于2400亩。每个农场的劳动力平均为1.6人。2010年,美国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农场有88%是属于家庭农场,而生产的农产品占全美农产品生产量的79%。

美国当今公共汽车驾驶员的数量甚至都比农民人数还要多,美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2%,却养活了3亿美国人(美国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155人)。粮食多得吃不了,干脆出口,这就成了全球谷物出口大国。

从1980年以来,农业已成为美国产出效益第二好的行业。2012年,美国农业净收入为1138亿美元,2013年美国农业净收入预计达到1305亿美元。

但非常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农业部2014年2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14年美国农业净收入将下跌26.6%,从2013年的1305亿美元下降到958亿美元,创下自1973年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

下图(见第125页上图)为2000~2014年美国农业净收入,其中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为美国农业部预估的数据。

由于全球粮食需求量增加,从小麦、玉米到大豆等农产品收购价格都大幅提高。农业生产高产出也吸引了大量投资,投资额从每年上亿美元上升到几十亿美元。农业已成为美国投资者青睐的一个行业,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丰厚利润让投资者又回到制造真正产品的行业。

下图为中美两国农民人均增加值比较。

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国农业工人人均增加值远远超过中国,或者说,已经几乎没有可比性。2011年,美国农业工人人均增加值达到49817美元,而中国仅为713美元,美国是中国的近70倍!

试想,如果美国农业也是像中国这样高度分散的状况,还怎么实现农业现代化呢?

根据世界农业的发展状况,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机械化,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二是农业技术科学化,达到提高单产、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三是农业增长方式集约化,推广精耕细作,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四是农业发展产业化,把农业产业链向纵深延伸,着眼于农业产业的深加工。

要顺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就应该借鉴美国农场式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这正好有利于化解我国劳动力红利消退的困境。

如果说以前的包产到户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现在面临着制度改革的迫切压力,极度分散的农业模式决定着农民无法承受高风险,无法提升产品的质量,并助长投机倾向,通过乱施化肥和喷洒农药来单纯地把提升产量作为唯一目标,而且,低效率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需要阶段性耗费劳动力,占用并浪费大量劳动力。

中国要发展,必须释放新的劳动力,这就需要改革目前的农业增长方式。

应该认识到,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包产到户已经不符合中国国情,应该走土地机械化耕作的集约路线,这样可以节省出来更多劳动力,并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耕地资源耕作布局的安排更加合理化。

大量耕地撂荒现象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通过土地承包的方式发展现代化的农场,促进农业发展。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人愿意在现代农业方面有所作为,关键是政策和法律的构建必须给这些投资提供更多的保障。高素质人才的参与和资本的介入,将有利于改变中国农业落后的状况。

另外,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还必须警惕外来的新的粮食威胁因素。

刘亚洲上将指出:“生物化战争将粉墨登场……科学技术首先最广泛运用于军事。那么现在什么最发达,什么发展得更迅猛呢?是生物科学!”他介绍说,科学家们长期不懈地探索求新,使得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等生物技术日臻成熟,酶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也层出不穷。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有机“嫁接”,在造福人类民生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生物武器。

粮食作为生物战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用粮食做武器,是古已有之的做法。敌国人民难以忍受的饥寒之困,就是你的轻取之机。”

卡逊奖得主玛丽-莫尼克·罗宾在其著作中指出,掌握生物技术的巨头们正在毫不迟疑地通过对专利制度的滥用,攫取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

美国农业部长曾经公开承认,粮食贸易和援助用作了政治工具,美国无与伦比的粮食生产能力极大地强化了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国今天实际上依赖于西半球的粮食供应。

这些信息是值得中国深思和重视的。

中国应当未雨绸缪,竭尽全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事实证明,任何政策措施只要能够提高农民对未来实际收入的预期,就可能刺激增加生产从而压低市场价格。

随着2016年的渐渐临近,粮食问题的紧迫性已经刻不容缓。面对即将到来的全球性大危机,对于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粮食问题,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