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二十节 从飞机上撒钱

次贷危机后,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美国国会,在拯救经济的立场上是高度一致的,同时,这也是美联储的职责所在。美联储顺理成章地承担了拯救美国经济的重任。正是在这个拯救美国经济的过程中,美联储的权力、资产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扩张。

2007年12月,美联储建立了贷款拍卖机制,以向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防止信贷紧缩恶化导致经济衰退发生。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宣布通过金融工具TSLF机制向金融机构出借2000亿美元为期28天的国债,可接受住房抵押证券,再次向市场输血。

美联储通过金融创造挽救经济,扩张权力。研究者指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他的团队在拯救私人投资公司贝尔斯登的时候,扩大了他们的权力,创造了救助银行的新方式。”

2008年3月,美联储同意向贝尔斯登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注资290亿美元,以推动收购交易的完成。美国民众质疑美联储用大把纳税人的钱来为一家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损失埋单,部分美国国会议员要求彻底调查此事。伯南克为美联储对贝尔斯登的救援进行了辩护。他表示,出手救助贝尔斯登的行动是合理的,因为这家公司的倒闭会损害投资人信心,而且使已经麻烦不断的市场交易活动出现停滞,并保证拯救行动不会带来新的损失。

确如伯南克所言,救助行动获利匪浅。

美联储在2009年度所获利润高达450亿美元,为该机构创立96年以来之最。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为救助相关企业、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金融机构放贷而释放出的天量资金,是其得以收获大规模年度利润的主要原因。其中,美联储在2008年针对贝尔斯登、2008~2009年针对美国国际集团(AIG)所投入的救助贷款,共计为美联储带来了47亿美元的利息收入。

2012年6月,美联储宣布连本带利收回全部的投资。当然,对于美联储来说,收益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以救市为名,实现了对经济前所未有的干预。

救助贝尔斯登仅仅是一次试水。此后,美联储开启了更为强大的武器——开动印钞机,用“直升机撒钱”。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QE1)的开始。2009年3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在今后6个月内购进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在原先决定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的基础上,再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另外,美联储还将购买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的1000亿美元债券。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前主席威廉·普尔称美联储的这一做法为“大规模量化宽松”。在经济学上,“量化宽松”指央行直接向市场注资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所谓“量化宽松”,其实就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器的一种委婉说法,因为美联储需要印钞票来购买这些国债。

美联储希望,通过“量化宽松”这一非同寻常的方式,降低从房贷到消费者信贷等各信贷领域利率,从而刺激经济活动。美联储这一决定对市场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消息公布后,美国长期国债价格飙升,而体现供需水平的长期国债收益率迎来1987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国开动印钞机撒钱,让中国非常紧张。因为这意味着美元贬值,意味着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要缩水,意味着中国所购买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美国滥发货币必然稀释自己所承担的债务,而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就显示,早在2008年9月,中国就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中国会继续投资美国国债,但同时将高度关注美国国债资产价值的波动。与此同时,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答记者有关美联储决定购买美国国债以刺激美国经济的问题时,再次重申,希望美方保证中国在美资产投资安全。

但非常可笑的是,竟然有“权威人士”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大约为美国可流通国债总量的25%。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一占比越高,中国对美国融资渠道的控制力就越强,对美国经济的威慑力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如何利用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所谓的中美“金融恐怖均衡”,让美国成为中国的“人质”,或者至少互为“人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

该“权威人士”认为,据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资本公司计算,美国境外市场每减持360亿美元美国国债,将推高美国国债利率0.05个百分点。在美国,其国债利率相当于基础或者说基准利率,国债利率的提高,将推高整个利率市场的水平,从而意味着资金成本的提高,并由此引发信贷紧缩,加剧经济萧条。当时,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2.8%,假定中国抛售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加之由此引发全球后续资金的跟进,美国国债长期利率会毫无疑问地涨到5%的历史高位。抛售不但会立即加剧美国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切断美国政府的融资渠道,还会导致境外对美元和美元资产的抛售狂潮,从而引发美元危机。“对美国政府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这就是威慑力。”

还有人更乐观地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占全球美元储备的1/4,从而事实上已具备决定美元命运的能力,等于借钱给美国填补财政与贸易赤字,着实令美国慌了神”。

这些“权威人士”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抛售国债导致美元资产遭到抛售,甚至引发美元危机,那么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否也将大幅度缩水?这种做法与自宫何异?

第二,美国可以一直卖国债给你,你买再多,能够超出美国的创设能力吗?打个比方,你借钱给别人,别人给你打白条,你以为多借钱给他,拿到足够多的白条就可以控制债务人吗?不!恰恰相反,是你被对方更彻底地控制和绑架了。

笔者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早在2009年1月,美国专家就已经给国会写了一份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报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中国大量抛售持有的美国国债,会在短期内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但这样做,对中国也会有巨大损害。首先,中国如果大量抛售美国债券,会导致债券市场暴跌,给中国造成巨额亏损。其次,美国将因此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急剧下降,从而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感知到这个国家在防范风险冲击方面做得是何等超前、何等认真和严谨。

没有这些后顾之忧,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的步伐开始加快。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再次开动印钞机点燃通胀风险,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可能深受其害。首轮量化宽松导致食品大幅涨价,第二轮量化宽松继续了这一势头。境外资金大量涌入金砖国家的金融市场,巴西等国已经实施资本管控措施,以防本币不断升值扼杀出口。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说,美国借助印钞机人为压低美元汇率,这种操纵货币的手段很不恰当。韩国央行则担心,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过多流动性可能会转入新兴经济体,造成资产价格泡沫。

但这并没有结束。

笔者当时写文章分析认为,美联储还将继续实施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且,最佳时间节点是2012年的8月、9月或12月。2012年过去之后,美联储将不可能再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2年3月,笔者在《伯南克的至尊魔戒与棋局》一文中指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在帮助国内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部门累积越来越多的资金!通过QE3,它又可以创造出更多资金,等到中国泡沫破灭后,到中国展开廉价收购;同时,也到欧洲收购那些被欧债危机和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大危机搞垮的企业,以及大幅贬值的资源。这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但中国的研究者和学者们似乎很少注意到这一点……”

美国的利益决定着,它必然要进一步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结果,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进一步支持经济复苏和劳工市场。根据其方案,美联储每月将在二级市场购买400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美国失业率降至7%以下。美联储还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超低区间的时限从之前的2014年底延长到至少2015年中,并将旨在压低长期利率的“扭转操作”延续至2012年底。

美国保德信国际投资咨询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约翰·普拉温解读说,这次不设上限、不设期限的QE3,目的在于压低抵押贷款利率,刺激房地产市场,并借此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激进的QE3消除了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中的下行因素,因此可能推动美国和全球股市在未来数月内继续增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则认为,美国QE3推出对中国经济来说,会加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比如原油价格的上涨、粮食价格的上涨。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推高,输入性通胀也会给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带来上涨压力。

就在很多人对美国推出QE3大感震惊的时候,2012年12月12日,美联储宣布出台新的货币宽松举措,决定继续执行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在此基础上,自2013年起,每月额外购买450亿美元长期国债。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超低利率政策与失业率和通胀水平挂钩。美联储改变了原先基于日期的利率政策指引,宣布只要失业率高于6.5%并且未来一至两年内预期通胀率不超过2.5%,就会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的超低水平。美联储此前宣布将维持超低利率至2015年中期。新的举措意味着美联储将扩大现有资产购买计划,因而被一些分析人士称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

至此,美联储连续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这对美国、对世界未来的趋势发展意味着什么呢?

下图为美国2000~201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从上图不难看出,伴随着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2013年底达到了10.93万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33.13%。

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共购买了17250亿美元资产,包括12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4750亿美元的国债和机构证券。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6月(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购买了6000亿美元的财政债券和机构债券。

经过这两轮量化宽松之后,美国的经济有所回暖,但离经济复苏还相差甚远。虽然中央银行把名义利率降到了零,但人们出于对危机的恐惧,依然不敢投资消费。而且,美国需要平安、加速去杠杆化,以促使经济结构更为健康。

于是,美联储2012年9月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有两大特点:一是购买对象不是国债或政府担保债券,而是机构持有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二是不设定购买债券的总金额和执行期限。QE3实施仅三个月后,美联储又在2012年12月12日推出了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第三轮和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了惊人的850亿美元。

伯南克其实是通过压低长期债券,倒逼人们去投资和消费。这当然有利于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

下图为美国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美国的制造业PMI自2009年8月突破50之后,就一直站稳在了50的上方。说明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后,美国经济在逐步稳健复苏。

下图(见第148页)为美国季度GDP和增速。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GDP在稳步增长,并且增长速度也有明显的趋稳、加快的势头。

很显然,美联储开启印钞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并不是像国内研究者所想当然认为的,“美联储的做法无益于实体经济的复苏”。

笔者在2008年12月出版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断言美国是次贷危机的最大赢家,美国经济将率先复苏。事实印证了这一点。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而现在美国几乎看不到危机,这就是美国量化宽松的效果之一。美国通过量化宽松从境外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依靠这一“软实力”在其国内实行全面、全民的社会福利。

促使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仅仅是美联储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它要做的还有为更大的战略目标服务,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就需要美联储尽可能多地投放货币,让美国的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民众等拥有更多的资金,更强大的投资、消费和对外扩张的能力。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