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三十一节 瓜分盛宴

笔者多次强调,这次金融、经济危机范围大、强度大,与以往的大危机不同,这次危机更符合美国的意愿和国家利益。因此,这次危机的持续时间也将非常漫长。而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将沿着两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展开:一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二是与美国未来的大收购计划存在竞争的国家。这两种类型(或兼而有之)的国家将是未来大危机的“重灾区”。

大危机将把许多宝贵的机会裸露出来。

有研究者指出,美国借助金融的力量垄断盘剥甚至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实物资源与实物产品。这一过程非常巧妙“温柔”,但也非常残酷甚至血腥。恰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可以从一头牛身上剥下几张牛皮来。

在前面的章节中,笔者列出过一组有趣的对比:

2008年,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破产前夕,美国各银行的总市值低于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中国)能源、材料和采矿公司的总市值。而到了2013年7月中旬,美国各银行的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已经两倍于金砖四国能源、材料和采矿公司的总市值(4320亿美元)。

这种比较告诉我们,美国收购新兴市场国家资源型企业与资源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新兴市场国家(包括金砖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有不少都是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

以铁矿石为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来展望一下未来将要进行的大收购行动是何等惨烈、壮观!

2012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对全球范围内的铁资源分布进行了详尽调查,据其报告,截至2012年底,世界铁矿石基础储量为3700亿吨,储量为1700亿吨。分国别看,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中国,储量分别为350亿吨、290亿吨、250亿吨和23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0.6%、17.1%、14.7%和13.5%,四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65.9%;另外,印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美国、加拿大和瑞典铁矿资源也较为丰富——可以看出,铁矿石资源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国家。

由于品位不同,世界铁元素的分布情况与铁矿石基础储量的分布情况并不一致。若按铁元素的储量计,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是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三者的铁元素储量分别为170亿吨、160亿吨和14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1.3%、20.0%和17.5%,三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58.8%。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铁矿石品位低,铁元素的储量不突出。

下表是世界主要国家铁矿石储量和含铁量储量。

巴西铁矿资源非常丰富,其铁矿石主要产地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其中,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高品位铁矿之一。淡水河谷(VALE)公司几乎垄断了巴西的铁矿石生产市场,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公司,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0%左右。

澳大利亚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澳大利亚95%的铁矿储藏在西澳洲,矿石探明储量大部分被力拓(RIO)和必和必拓(BHP)所掌握。

俄罗斯铁元素基础储量约占世界的17.5%。俄罗斯铁矿石开采集中度较高,北方钢铁和新利佩茨克钢铁等控制了本国铁矿石市场份额的80%。近年来,俄罗斯政策倾向于“减少对资源出口的依赖”,俄罗斯出口的铁矿石不足其产量的20%,以供应本国钢铁企业为主。

除了上述国家,伊朗的铁矿石资源也比较丰富,总储量约40亿吨,铁矿石平均品位55%~60%。伊朗是我国第四大铁矿石进口来源国。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铁品位高的国家像印度、伊朗、俄罗斯、巴西等,都属于经济基础比较脆弱的国家;而铁矿石储量大的国家,也大都是新兴市场国家。而且,上述铁矿石资源国,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资源高度集中在几个公司手中——更有利于大收购!

当这些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尤其是其中的新兴市场国家,陆陆续续被危机所困扰的时候,实际上有着内在的必然性——这或许有点令一些人嗤之以鼻的阴谋论的味道,但事实会给出答案。在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分清什么是阴谋,什么是大战略,但放在大棋局上来看,刻意做这种区分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它们导致的趋势演变和结果并无区别。

经济危机的深入,会让一些公司不得不抛售手中的资源。

次贷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力拓公司宣布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位于美国阿拉斯加的格林·克里克矿场(Greens Creek)部分股权进行出售;以16.95亿美元的价格将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科特兹(Cortez)资产部分股权进行出售;以4.95亿美元的价格将位于西澳大利亚的Kintyre铀矿项目所有权进行出售。

为了有效削减运营成本并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在截至2009年9月的18个月内,力拓公司推出了总额为66亿美元的资产出售计划。

力拓集团是全球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实力雄厚,如果它尚且不得不在次贷危机这样的危机中抛售资产,那么像巴西淡水河谷、印度MMTC这样的公司,在2016年开启的更惨烈的危机中又如何自保呢?

由于铁矿石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公司手中,在大危机冲击之下,这些企业很难有招架之力。更何况,危机不仅会导致铁矿石价格下跌,也会导致需求量下降,尤其是中国需求量的下降,终将成为这些铁矿石巨头的噩梦。

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巨大,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60%左右。中国65%左右的铁矿石进口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其中,对世界三大矿山的依赖程度高达80%。由于此前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大,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矿山都部署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力拓甚至认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的需求量到2020年将比2008年时翻一番(中国2008年进口铁矿石4.4亿吨)”。

中国对铁矿石的庞大需求,给铁矿石巨头们造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他们本着过去的经验疯狂扩产,从几大主要矿山的扩建计划来看,全球铁矿石新增产能投产的高峰期是在2014~2015年。2013年,全球铁矿石海运增量约7000万吨,2014年预计将达到1.2亿~1.3亿吨。

这个时间节点巧极了!

当铁矿石巨头们的扩产能力达到高位,中国的需求也将回落到低位,一高一低之间,是铁矿石巨头们的眼泪和噩梦。当他们把中国的需求当作自己的盘中美餐时,却不小心成了别人的美餐。

而这正好在2016年时重叠在一起,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它将次第为这些巨头敲响的丧钟。

如果我们站在美国的大棋局角度来深入地思考,就会发现中国因素是美国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中国的危机既是美国实现其庞大的资源廉价收购计划的前提,又是消除美国潜在竞争对手必走的一步棋。

这就是棋局的肃杀之处。

认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提前想办法规避风险,化解、破除对手精心设计的棋局,把困局变成机会。无论何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尚未亡羊时就补牢,都是理性的智慧的选择——这比讨论大棋局是阴谋论还是耸人听闻更有意义。换句话说,你可以否认对方阴谋的存在,但绝不可以否认大战略的存在。

铁矿石只是众多自然资源中的一个品种,而自然资源只是众多资源中的一项。

2014年4月,中国国有的五矿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牵头的一个财团斥资至少58亿美元收购嘉能可(Glencore Xstrata PLC)旗下秘鲁Las Bambas铜矿,以让北京对世界铜市场具有更大的控制力。这成为中国多年来规模最大的矿业收购案之一。Las Bambas铜矿是全球正在开发中的最高品质的铜矿之一。不仅五矿集团,中国最大的铜开采商江西铜业、中国铝业旗下子公司中铝矿业国际也参与了竞购。

美国人的感受可想而知。而这种痛,理所当然会让美国更有紧迫感去加快大战略的实施。

一旦棋局展开,再大的船撞上冰山,也很难躲过沉没的命运。

不妨让我们展望一下这个周期内要发生的危机以及由此裸露出来的巨大机会。

以巴西为例。近年来发现的石油储量,让巴西一跃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一员,到下一个10年,巴西将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巴西的矿产也十分丰富,量大质优,开采条件好。铌、钽资源探明储量455.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锡和石墨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铀矿、铝矾土(探明储量25.1亿吨)和锰矿(探明储量1.52亿吨)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铁矿资源(探明储量250亿吨),品位多数在60%以上,居世界第五位。此外,还有煤(探明储量101亿吨)、铜矿(探明储量1740万吨)、石油(探明储量112.4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3290亿立方米),以及丰富的铬矿(探明储量1400万吨)、镍矿(探明储量600万吨)、黄金(探明储量200吨)、石棉以及优质宝石等矿产。

近年来巴西发现了大量铝土矿和铜矿资源,使巴西成为世界上铝和铜资源的重要供应国。从巴西的成矿条件和勘查开发的布局看,其矿产资源的潜力仍十分巨大。

按巴西宪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联邦政府所有,进行矿业活动必须经政府的授权批准,并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矿产资源所有权分离的原则。

但是,宪法上的障碍逐渐得以解决。

1995年,巴西议会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修正案允许私有企业通过合资方式或私有化投资的方式进入采矿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等。1997年,又废除了巴西政府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垄断的政策,允许巴西石油公司与外国投资者组建合资公司,以吸引外资。

这意味着,国外资本收购巴西矿产资源不再受到宪法的阻碍。

印度的资源也非常丰富。仅以矿产资源为例。

印度的铁矿探明储量175.7亿吨,铝土矿探明储量26.54亿吨,锰矿探明储量1.35亿吨,铬铁矿探明储量5900万吨,重晶石储量3000万吨。全印度已经开发了89种矿产资源,部分产品位居世界前列(见下表)。全印度矿山达3200座之多,其中,能源和金属矿的生产矿山大部分为国有企业,而非金属矿的生产矿山多属私人公司。

下表是印度主要矿产品产量及其占全球产量的比例。

与巴西一样,印度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也做了政策调整。1993年3月,印度颁布了新的国家矿产政策:

原先只供国营公司开发的铁矿、锰矿、铬铁矿等13种矿产,向私营公司开放。还扩大了各类许可证的有效面积,延长了有效期限;引进外国技术,鼓励外国公司参与高价值和稀缺矿产的勘探、开采,鼓励外国资本投资印度公司创办的采矿业;给邦政府以更大的权力。

更重要的是,印度去掉了采矿部门中对外国股权的限制,允许任何公司在印度注册。对于宝石和金刚石的勘查与采矿项目,印度储备银行自行批准的外资持股比重可达到74%;如果持股比重超过74%,须报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局批准。除宝石和金刚石外,其他非燃料矿产的勘查和开采项目,印度储备银行自行批准的外资持股比例可达100%。对于通过竞标产生的小片区块的石油勘查项目,外国直接投资可以达到100%。

俄罗斯的资源更为丰富。它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拥有全球15%~17%的矿床,已开采的矿物囊括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所列的全部元素,为世界最大的矿产、能源生产大国,矿产资源价值达340万亿~380万亿美元。俄罗斯矿产资源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和铬的储量均位列世界前茅,仅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

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发展基础工业以及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俄罗斯作为一个矿产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矿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矿产品出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之一。

同时,俄罗斯人口不到世界的2.5%,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是第三大原油产地。俄罗斯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的32%,天然气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俄罗斯无疑是世界上自然资源禀赋最多的国家之一。

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对资源的开发日趋严苛,国进民退的步伐日益加快(如下图所示)。

2005年,俄罗斯重新制定的《矿产资源法》,规定地矿资源使用者只能是在俄合法登记的法人和自然人,外国公司、个人不能成为俄罗斯矿产资源的使用者。外国企业只有在俄罗斯注册公司,并与俄本土企业组成行业集团,且由俄资占股不少于51%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参与权。同时,战略矿床(俄自然资源部规定,石油储量在7000万吨以上的油田、天然气储量在5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气田、铜矿石蕴藏量在50万吨以上的铜矿、黄金蕴藏量在50吨以上的金矿都属于“战略矿产地”。)必须由外资方和俄方成立合资公司,并由俄方控股,方能进一步开发。由于俄罗斯经济体制依然处于转轨阶段,政策总体不尽完善又多变,趋势不易把握。

由于政府对政治、经济资源的高度垄断,缺乏监督和竞争,导致俄罗斯政治体制僵化,出现了腐败滋生、行政效率低下、政商关系扭曲、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俄罗斯民众,特别是在普京时期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对威权治理和强人政治已表现出厌倦情绪。普京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一致认为,俄罗斯亟须推进政治、经济和福利改革。

由此,俄罗斯商业界和一些公司,积极推动俄罗斯修改《矿产资源法》,给外国公司更多的自由。2010年4月,俄罗斯工商会能源战略委员会、俄罗斯工业企业家联盟、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家联盟理事会,以及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联合制定了《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建议,提交给相关部委和政府。建议认为,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开采制度已经过时,影响了投资环境。为了不使石油开采量大幅下降,必须尽快采取措施。

而作为最后加入金砖国家之列的南非,同样是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南非矿产资源全球排名第五位,其矿产资源储量约占非洲的50%。大多数矿产的储量、产量、出口量世界排名都较靠前,其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金、铂族金属;锰、铬、钛、萤石、蛭石和锆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在维特沃特斯兰德盆地,有世界储量最大的黄金矿脉,南非93%的黄金出于此地,并且铀、银、黄铁矿和锇铱的资源也相当丰富;在开普敦西北部,有世界储量最大的铬矿和锰矿,矿藏分别占世界储量的一半以上;金伯利一带有世界著名的钻石矿带。

2010年,南非铂族金属、蓝晶石、钛铁矿、铬铁、铬铁矿和蛭石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金红石、钒和锆石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锰矿、黄金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三、四位。南非的铂族金属销售额最多,煤炭、黄金分别居第二、三位,再次是铁合金和有色金属。南非的铬铁、红柱石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锰矿石出口量居第二位,铬矿出口量居第四位;南非国家也是世界煤炭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矿产资源具有稀缺性、可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随着资源日益稀缺和开采成本的日益上升,控制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诱惑力。

但必须强调的是,笔者所列的矿产资源仅仅是诸多自然资源中的一小部分,而自然资源又只是宏大资源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资源的定义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除了自然资源,还包括更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等等。

韩国三星集团老板李健熙认为,“一个天才可以养活十万人”。在后产业资本主义时代,一个优秀人才所起到的作用,对国家或企业所做出的贡献,要比任何时代都大。微软、谷歌等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原创性的发明,将能改变整个产业。

因此,在对资源的争夺中,人才永远是最核心的目标。而新兴经济体中,人才济济的国家并非个别。

以俄罗斯为例。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俄罗斯共有科研机构4089家,其中研究院所2603家,占63.6%;设计局360个,占8.8%;勘探设计研究院97个,占2.4%;高校387所,占9.5%;科研生产企业289家,占7.7%。共有研究开发人员80余万名,其中,在科研单位就业的占29%,在企业界的占65%,在高校的占4%。

而且,俄罗斯科研人员的素质极高。在高科技研究方面,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罗斯就有12~17项技术领域可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低,如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性技术中,俄罗斯有17~20项居世界领先水平,另有25项经过5~7年的努力,可以达到世界水平。

拥有如此大规模科研队伍的国家,在世界上屈指可数。

因此,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都对俄罗斯的科技资源非常重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俄罗斯科技人员去他们那里工作。

再没有比社会动荡更大的能够加剧人才流失的力量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动荡期就是其人才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普京曾经指出,俄罗斯科研人员的数量从1990年到2002年减少了一半,这些人大部分是1990~1994年间流失到国外的。先后约有30万名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专家离开了俄罗斯。

其中,俄罗斯高达80%的数学家和50%的基础物理学家都流失到了国外。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料,美国大约有2万名来自俄罗斯的科学家。在美国的数学家中,有一半是俄罗斯人;理论物理学家中,有2/3是俄罗斯人。

那么,面对如此宏大的计划,相关国家真的能够如愿以偿,趁危机抄底全球资源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分析。伴随着这个分析过程,我们将会看到一个透明的世界。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