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三十五节 石油战

除了金融,美国的石油、天然气武器也威力巨大。历史上,美国曾经两次利用能源武器实施其战略意图。

第一次是1941年对日本石油禁运,由于当时日本所需石油的大约85%都来自美国,石油禁运加速了日本的败亡。遭到石油禁运的日本试图从苏联获得原油供应,失败后,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发动了著名的“珍珠港事件”。日本的战略设计家们一心只想摧毁美国在太平洋基地的战舰,却忽略了摧毁美国在夏威夷港存放的450万桶油料。这一疏忽使得美国得以迅速发动反击,速度之快完全出乎日本海军部的意料。

第二次是1986年对苏联的能源战。当时,美国一方面与沙特合作,压低石油价格;另一方面阻止欧洲进口苏联的天然气,极大地削弱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并成为引发其解体的重要原因。

这一次,美国会不会故技重演?

美国人理所当然会想到这步棋。《纽约时报》刊发的一篇评论指出,奥巴马要想遏制普京,就需要从能源入手,“如果我们的北约盟友也采取类似的行动进行配合,就可以立即大幅度地削弱普京利用能源要挟邻国的能力……我希望美国能牵头制定一项能源政策,削弱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油气独裁”。

俄罗斯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是众所周知的,而美国动用原油武器打击对手的能力越来越强——打压油价还是拉升油价,只是取决于它要打击的对象是谁。

2013年5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预测,由于技术进步,美国页岩油产量的上升,石油市场正遭受冲击。北美正在持续以创纪录的速度生产石油,预计今后5年内,全球新增原油供应的1/3将来自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将从原油主要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

2013年12月,美国能源情报署宣布将2016年美国原油产量的估测值大幅上调至950万桶/日,几乎两倍于2008年500万桶/日的产量。

美国预计最迟到2014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将高于俄罗斯,因为在美国原油产量增加的同时,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却在下滑。除非俄罗斯发现新的大型油田,否则很难阻止石油产量的下滑。

2014年1月初,美国能源情报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一方面,由于页岩油开采,美国的原油产量较5年前已经增长了约64%。另一方面,随着汽车变得更加节能,美国对石油燃料的需求已经放缓。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到2016年,美国的石油和液体燃料进口量将占其消费量的25%左右,远低于2005年的60%。

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信息是:美国政府在2013财年发放了103张原油出口牌照,比2012年的66张增加了一半多,也创下至少自200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页岩油开采正在促使美国向加拿大出口原油。2013年9月,美国向加拿大原油日出口量达到9.9万桶,该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其实,早在2011年,美国就已经成为燃料净出口国。截至2013年6月的一年中,美国石油和煤炭出口额已从三年前的515亿美元增至1102亿美元,增幅超过两倍。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新奥尔良港的动力煤出口量达到1760万吨,较2009年的低点增长6倍。美国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动力煤供应商,这些煤炭主要是出口到欧洲(美国自己用清洁的天然气而把煤炭向外出口)。

同时,美国天然气的出口也在加大。现在,至少有6条规划中的管道将向墨西哥输气。埃克森美孚公司称,随着产量飙升、需求放缓,到2040年前,北美地区15%的天然气有望出口。

这些信号非常重要。

欧洲要想在与俄罗斯的博弈中占据上风,就必须摆脱对俄罗斯能源(如天然气)的依赖,而美国能否帮助欧洲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欧洲在战略棋局上的定位。

事实上,正是由于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商业实力和庞大经济规模(俄罗斯是全球第八大经济体),跟它切断联系对于欧洲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乌克兰驻欧盟的大使称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犹如“蚊叮虫咬”,但即便是这样温和的制裁都让很多欧洲国家感到顾虑重重。

美国早就在关注高油价的影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08年的报告中就指出: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将让俄罗斯、伊朗这样的能源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财政资源增强其国力。有意思的是,沙特等国更是高油价的受益者,然而美国只字不提,仅仅列举了两个它不喜欢的国家。文字背后的意味深长。

美国要打石油战,有两种选择:

一是压低油价,打痛俄罗斯——此选择重在价格战。

二是通过向欧洲出口石油、天然气,把俄罗斯挤出欧洲——此选择重在对俄罗斯的替代性,选择这种方式则意味着美国不必过分压低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仅通过蚕食俄罗斯的能源市场占有率即可达到战略目标。相比之下,这步棋对美国更有利,可操作性更强。一方面,如果大幅压低油价,沙特等产油国的抵触也会非常强烈,毕竟,产油国的原油盈亏平衡点也已经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把俄罗斯挤出欧洲而由美国填补缺口,能够给美国带来最直接的实惠。

欧洲从俄罗斯等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是与相对较贵的石油价格挂钩的,每百万英热的价格接近12美元,而美国天然气仅3.3美元。只要华盛顿允许,美国天然气就能出口到欧洲,抢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巨头的市场份额。

由于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3.6倍多,即使美国以比较高的价格向欧洲出口,欧洲也会成为受益者。

我们知道,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一直是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的一大特点,随着美国页岩气大量出口至欧洲市场,以及欧洲自身页岩气的发展,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程度将急剧下降。根据美国莱斯大学贝克研究所的预测,到2040年,俄罗斯在西欧天然气市场所占份额将从2009年的27%降至13%。这一变化将极大地改变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力量平衡,增强欧洲抵制俄罗斯对欧洲事务进行干预的能力。而俄罗斯则必然加速战略重心东移,把亚太地区作为油气出口的主要方向。因此,今后中国再与俄罗斯进行油气价格谈判时,应该重视这一趋势性转变,把握住主动权。

这些枯燥的数据给我们的信息是,美国在通过能源武器打击对手方面,正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当这种力量与金融武器合二为一的时候,其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有着庞大的石油储备。美国早在数年前就努力构建相当于90天石油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这一数量相当于沙特110天的石油总产量。

当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计划通过公投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后,2014年3月1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比尔·吉本斯说美国准备释放5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这些战略石油储备将用于试销,检查系统基础设施的操作能力,理由是“由于近期美国国内的原油产量大幅度提高,相关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对系统的功能重新进行测试”。分析师表示,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比他的前任更愿意动用战略储备,奥巴马是要告诉俄罗斯,美国可以影响原油价格。美国共和党议员呼吁政府尽快批准天然气出口,向莫斯科施压,避免克里米亚事态恶化。

下图为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石油总储备天数(工业+公共)。

除了释放原油储备,美国还将借助原油产量飞速增长的伊拉克等国的力量,强化石油战的打击力。事实上,美国当初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重建伊拉克的石油工业以增加供给,压低油价,减少某些不友好国家的石油收入”。

伊拉克这步棋非常关键,美国可以用它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威力。而俄罗斯的能源大棒,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威力了。

而且,即使美国依然无法在短期内撼动俄罗斯的石油威力,还可能进一步放松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借助伊朗的原油、天然气出口,压低油价,并减轻欧洲对俄罗斯的原油依赖——这将对俄罗斯产生更严重的伤害。同时,也不让伊朗占太大便宜——用伊朗的油压低国际油价,油价跌,伊朗的石油销售利润也会减少。

此谓以敌制敌。

美国自身的力量会加剧这一战略的推进。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指出,美国原油、天然气产能的剧增,进口原油的剧减,有可能加剧全球的产能过剩,油价可能大跌,而靠油价来平衡预算的产油国将遭受重创。

俄罗斯可以抵御军事打击,却很难抵御得了石油价格下跌的打击。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油价从每桶145美元暴跌到35美元,俄罗斯的软肋立即显露无遗:俄罗斯几乎没有制造业出口,既没有电子产品、成衣,也没有机械制造业来为它带来稳定的收入。现在,俄罗斯的这种状况并未有明显改变。

油价下跌也会加速卢布的贬值。其一,能源价格下跌通过“荷兰病”效应直接造成卢布贬值。其二,石油价格下跌通过国际储备的下降间接造成卢布贬值。

当油价下跌与卢布贬值的力量合二为一,等于石油战与金融战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对俄罗斯将造成更大的杀伤力。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