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三十六节 美俄大战

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制裁和一触即发的石油战,俄罗斯绝不会坐以待毙。它的破解办法非常简单,就是提前与周边大国签订油气供应大单。一方面,把油价固定下来,至少部分化解油价下跌的风险;另一方面,把市场固定下来,化解欧洲一旦承受不住美国压力减少从俄罗斯买油的风险,确保俄罗斯的财政收入不至于因制裁的深入而立即陷入困境。

同时,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快一体化进程。早在1995年1月,俄罗斯、白俄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税联盟协定。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统签署了成立欧亚经济联盟的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欧亚经济联盟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运转。

面对俄罗斯出的招,美国也做了战术调整。2014年5月21日,当中俄签署总价值4000亿美元长达30年的天然气购销合同后,美国开始改变做法,对俄罗斯围而不打,而专注于对付外围力量。

一方面,美国继续鼓动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与中国摩擦,为爆发战争冲突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美国将加快退出宽松政策的步伐,吸引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引爆不配合美国深化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欧洲国家与其他相关国家的经济危机,用危机来减少对原油的需求,达到重创油价的战略目标。

无论是石油战还是金融战,都不可能在一两个回合就宣告结束。

尤其是石油战,关键在于有真实需求的支撑。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3年,美国的石油需求每天增加了39万桶,增幅为2%。中国的石油需求每天增加了29.5万桶——这至少是六年来的最低增幅。欧洲石油需求也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出现增长。2013年11月,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库存减少了5000万桶,是2011年1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这导致石油存量比这些国家的五年平均值减少了1亿桶。

这正是美国在克里米亚入俄后,对俄罗斯的石油战在初始阶段打得比较艰难的重要原因。

而且,俄罗斯也想方设法来化解美国的攻击。俄罗斯深知自己经济过于依赖原油的软肋,因此必然积极应对。别忘了,普京及其幕僚相当一部分都是克格勃出身,谍战是他们的强项。

2014年6月19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说,俄罗斯情报机构秘密资助反对水力压裂开采天然气的环保组织,通过联手这些组织维持欧洲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拉斯穆森指出,北约发现俄罗斯正在发起能

源“暗战”:组织散布假情报,以瓦解其他欧洲国家开发页岩气等替代能源的努力。北约认为俄罗斯针对能源等许多问题发起了一场提供假情报的活动。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言之凿凿,让另外一个谜团也迎刃而解。

笔者在本书的上部“现实篇”中曾经提及一件非常蹊跷的事:2014年,就在美国因乌克兰危机磨刀霍霍要对俄罗斯打石油战的时候,5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突然将此前对美国蒙特利页岩油基地可采储量预测值从154亿桶大幅下调至6亿桶。据此,有人称“美国页岩革命及能源的新黄金时代神话濒临破灭”。此消息一出,油价应声而涨。

我们知道,美国能源信息署隶属美国能源部,虽然是独立部门,但是它的主要原始数据来自地方的独立原油调查公司或者原油公司,数据方面有被误导的可能。而这一点,恰恰是俄罗斯可以利用的漏洞,即只要“误导”了来自地方的独立原油调查公司或者原油公司,就可以改变人们对页岩油的预期,也就可以改变油价运行趋势,促使油价上涨。

源“暗战”:组织散布假情报,以瓦解其他欧洲国家开发页岩气等替代能源的努力。北约认为俄罗斯针对能源等许多问题发起了一场提供假情报的活动。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言之凿凿,让另外一个谜团也迎刃而解。

笔者在本书的上部“现实篇”中曾经提及一件非常蹊跷的事:2014年,就在美国因乌克兰危机磨刀霍霍要对俄罗斯打石油战的时候,5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突然将此前对美国蒙特利页岩油基地可采储量预测值从154亿桶大幅下调至6亿桶。据此,有人称“美国页岩革命及能源的新黄金时代神话濒临破灭”。此消息一出,油价应声而涨。

我们知道,美国能源信息署隶属美国能源部,虽然是独立部门,但是它的主要原始数据来自地方的独立原油调查公司或者原油公司,数据方面有被误导的可能。而这一点,恰恰是俄罗斯可以利用的漏洞,即只要“误导”了来自地方的独立原油调查公司或者原油公司,就可以改变人们对页岩油的预期,也就可以改变油价运行趋势,促使油价上涨。

这或许正是在美俄剑拔弩张时,突然诡异地出现蒙特利页岩油基地可采储量预测值大幅度下调的内因。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至少为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而且,在蒙特利页岩油基地可采储量预测值大幅下调后不久,伊拉克局势也突然在2014年5月底恶化,再次推高油价。这里面有没有俄罗斯的因素我们不得而知,但这至少是俄罗斯所乐见的结果,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

俄罗斯也一直在努力去美元化。2014年5月13日,俄罗斯财政部宣布准备通过一项计划,大力提升本币卢布在俄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减少以美元为支付货币的交易,明确而坚定地走“去美元”道路。

我们知道,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提升卢布在俄罗斯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无疑是想用“石油卢布”替代“石油美元”——尽管范围只局限于俄罗斯与中国等为数不多的国家贸易中,对俄罗斯的意义却非常重大。

美国对俄罗斯的石油战、金融战还没有怎么出狠招,俄罗斯对美国的金融战和石油战倒首先打得娇喘吁吁、活色生香的。面对俄罗斯人雨点般袭来的妩媚而性感的小拳头,不知道美国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从来是斗智斗勇、无所不用其极的。

俄罗斯的反击和真实原油需求的支持,使得美国无法在短期内压低油价,而只能通过引爆一场大危机,对真实需求釜底抽薪,人为压低需求,从而达到2008年时出现的油价暴跌的局面——这一点与美国抄底全球资源的大战略恰恰是完全吻合的。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对打赢石油战信心满满。

2014年6月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页岩气成为美国手中地缘政治的王牌”的文章,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够利用石油制裁迫使伊朗回到核谈判桌前,不仅由于沙特阿拉伯愿意弥补制裁伊朗造成的每日百万桶的石油产量减少,更得益于美国页岩革命引发的普遍预期。如果美国政府批准增加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那么最终就可以削弱俄罗斯通过威胁切断天然气供应要挟其邻国的能力。

大国之间的博弈将激烈地进行下去,而美国是否全面开打石油战,关键是看美国是否放宽原油出口或能否促使产油大国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这(尤其是放宽原油出口)将是对俄石油战全面展开的非常重要的信号。

除了金融战、石油战,美国也将杀回马枪,拿下叙利亚,对俄罗斯在塔尔图斯军港的驻军来个釜底抽薪,消除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威慑力量。

在美俄因为乌克兰问题矛盾激化的时候,美国开始对叙利亚表现出空前强硬的姿态。2014年3月18日,美国国务院要求叙利亚政府关闭驻美使领馆,所有非美籍或未获在美永久居留权的叙利亚外交人员离境。美方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拒绝辞职,美国认为巴沙尔应为持续3年多的叙利亚流血冲突负责。叙方外交人员及家属最晚3月31日离境,行政人员最晚4月30日离境。

3月18日和19日,以色列空军战机轰炸了叙利亚境内几个军事目标,包括叙政府军的一个训练营、一个炮兵基地和戈兰高地叙控区的两个军事总部。叙利亚政府和军方在3月19日分别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攻击叙利亚境内军事目标的行为,认为以色列的袭击是为了配合叙利亚反对派在叙境内的行动。

3月23日,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发表声明,证实土耳其军方当天在土叙边境地区上空击落一架叙利亚米格-23战斗机。

如果把一系列事件与克里米亚问题联系起来,脉络就变得非常清晰。克里米亚加盟俄罗斯,美国无可奈何,只能够从叙利亚入手,促使叙利亚政权更迭,一举清除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军港的军事存在。

根据2013年美俄两国签署的协议,叙利亚承诺于2014年4月27日前完成化学武器的转移任务,将化学武器送往其他国家完成销毁。

西方军事打击叙利亚的条件日益成熟,而美国也在为战争寻找理由。

2014年3月底,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约翰·O.布伦南(JohnO.Brennan)对众议院的一个委员会表示:“基地组织正通过叙利亚招募人员,他们的能力正在增长,不仅能在叙利亚境内实施袭击,而且能利用叙利亚作为跳板对外发动袭击,我们对此严重关切。”美国相信,已有数十名经验丰富的激进武装分子在最近几个月内从巴基斯坦抵达叙利亚,其中包括一些中层的策划人员。美国情报官员和反恐官员担心,他们到叙利亚的目的是在未来对欧洲和美国发动袭击。

当战争的理由慢慢地聚集起来,战争还会远吗?如果俄罗斯失去塔尔图斯军港,那么它的军事力量将受到局限,成为奥巴马所讥讽的“区域强国”或“地区强国”。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