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四十六节 第三者缅甸

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地缘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指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机,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最常用来界定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是它们的地理位置。由于这种位置,它们有时在决定某个重要棋手是否能进入重要地区,或在阻止它得到某种资源方面能起特殊的作用。”

“一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有时能成为一个重要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防卫屏障。有时其存在本身就可能对一个更活跃和相邻的地缘战略棋手产生十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因此,认明冷战后欧亚大陆关键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并为它们提供保护,也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次,美国选择的是缅甸。

缅甸国土面积接近70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亚第二大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缅甸是唯一与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印度接壤的东盟成员国,是中国实施“两洋战略”和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必经之道,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对于美国来说,如果占有缅甸,便可扼南亚陆路咽喉,北可制约中国,南可控制南太平洋,遏制中国能源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东西牵制印度和东盟。因此,美国把缅甸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作为包围中国、控制南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基地。

对于中国而言,中缅石油管道是我国继东北方向的中俄原油管道、西北方向的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南沿海的海上石油输送线路后,在西南方向建设的又一国家重要能源通道,对于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意义极其重大。

而且,缅甸的资源非常丰富。缅甸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森林、水利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及沿海均有较大蕴藏量。缅甸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

这样好的条件,怎能不让美国动心。

但是,由于缅甸军政府没有将权力移交给在1990年大选中获胜的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党”,美国和欧盟对缅甸实行了经济制裁。

在严厉的制裁之下,缅甸陷入困境。为了融入国际社会,缅甸政府以民主转型和经济发展为重点,对内大力推进国内政治改革与民族和解进程。

2011年11月30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这是美国国务卿50年来第一次进入这个有“黄金之地”美誉的国家。

中国驻缅甸前大使程瑞声评论说,希拉里访缅,与其说这是华盛顿“重返亚太”的一步,不如说这标志着美国真正重返缅甸,“通过缓和、改善与缅关系,华盛顿希望在本地区获得更大影响力”。

日本《产经新闻》认为,奥巴马政府希望与出现了民主化迹象的缅甸加深合作,以牵制与该国关系密切的中国。法新社也发表署名文章,称希拉里历史性访问缅甸,不只打开了这个国家的大门,更为了在中国家门口打响全球影响力的战争。

2012年1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减轻对缅甸制裁,准许美国公司在缅甸投资。

缅甸开始了更大幅度的民主改革:2012年1月,缅甸政府赦免了包括299名参加过民主运动的政治犯在内的651名囚犯。7月,又释放了包括民盟成员、学生活动分子和外国人在内的80名囚犯。8月底,又解除了近1000名持不同政见、流亡海外的缅甸公民和1000多名外国人的出入境禁令。

缅甸政府还加快了媒体、出版审查制度改革。从2012年8月20日起,缅甸政府废除针对所有本地出版部门的审查制度。12月底,缅甸政府决定从2013年4月开始,允许私人机构使用任何语种出版报纸。同时,吴登盛政府加大了对文教卫生、扶贫、环保和工人维权工作的重视程度。

更重要的是,2012年1月,昂山素季重新走到了政治前台,担任重新组建的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6月,昂山素季前往挪威、爱尔兰、英国和法国,并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所到之处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

缅甸政府的做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

2012年9月,缅甸总统吴登盛非正式访问美国,成为46年来首度访美的缅甸领导人。10月6日,奥巴马签署行政命令,解除对缅甸的国际金融限制。之后,美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缅甸,其中包括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指挥官威尔辛斯基中将。他是自缅甸与西方和解以来到访的最高级别的美国军方官员。

2012年11月18日,奥巴马正式开始为期三天的东南亚之行,这是奥巴马连任后首次出访——这凸显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奥巴马这次出访的国家是: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其中,没有印度。奥巴马希望缅甸抓住“历史机遇,明确表达,如果缅甸继续沿着改革路线前行,将与美国形成新的关系”。

美国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2013年5月,缅甸总统吴登盛再次访美,并成为47年来首位正式访问美国的缅甸国家元首。吴登盛出访前数小时,缅甸特赦大约20名政治在押人员,以显示实施“包容性政治进程”的决心。

在战略大棋局中,美国既可以用缅甸替代印度,也可以利用缅甸对中国与邻国关系进行“离间”和“围堵”,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缅甸,美国还积极与越南加强合作。

越南同样是一个地缘非常重要的国家。

越南背依大陆,东临南中国海,扼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既是中南半岛的前沿屏障和门户,又是两洋战略航道上的重要基地枢纽,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素有“东南亚的钥匙”之称。

用“长条桌效应”来形容越南在南海的地缘态势最为恰当。中国处于长条桌顶端最北面的位置,而越南、菲律宾等国则处于长条桌中央。正是这样的地理分布,使得中国对南海中部以南海域维权执勤行动的困难程度和成本比越南高得多,必须采用远洋海军力量才能有效维护处于另一端位置的领海主权。相比较而言,越南涉足这一海域却成本低廉,即使使用破旧的炮艇也能轻易抵达整个南中国海大部分海区。

但这些因素恰恰是美国最看重也最喜欢的。

而且,越南近年来的民主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使其在民主、价值观等方面快速与西方接轨,为美国与越南进一步密切关系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2010年,越南全国共有1400多个乡、坊和230多个县、郡进行了直选试点。同年,越南计划兴建的全长达1500公里的“北南高铁”项目,因未获国会通过而搁置,成为“国家民主建设迈出的可喜一步”。

2011年5月22日,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和地方人民议会代表选举在同一天进行。最终有哪些人能成功进入国会,将由选民们填写的这一张张选票来决定。本次越南选举继续采取直选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也是越南全面推进革新事业迈出的重要一步。

越南的民主化进程缩短了与西方国家的距离,成为美国和越南密切关系的重要基础,而这种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军事等领域。

2011年7月,美国和越南海军举行了联合非作战性演习。8月,美国海军战舰30多年来首次停靠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越南领导人把戒备森严的基地修缮一新,以便吸引其他国家的船只经常在此停靠维修,或者进行军事演习,越南的意图实际上是把附近的航道国际化,以抗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

2012年4月,隶属于美国第七舰队的3艘军舰抵达越南中部岘港市的仙沙港进行交流访问。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抵达金兰湾对越南进行访问,探讨两国的军事合作。帕内塔是自越战结束后首位访问金兰湾的美国国防部长。

2013年12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在访问越南期间宣布,美国将援助越南1800万美元,用以提高越南海警快速反应、搜救和维护海上安全的能力。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购买5艘美国巡逻艇,预计2014年正式列装越南海警。美国还向东盟国家追加3250万美元,用以帮助他们维护领海主权和航行自由。

用缅甸+越南的组合来替代印度,对于美国来说,从战略上看,已经足够了。

当美国决定用缅甸取代印度的时候,在美国的大棋局中,印度的地位将不再像从前那样重要(并非不再重要),反倒使得印度丰富的资源、优秀的IT人才等对美国显得更具有诱惑力。这给了美国最充足的从金融层面惩罚印度的理由。美国似乎越来越相信,对印度既打又拉,或许比单纯地只拉不打更有效果。

但是,大国在关键点上的博弈从来都是寸步不让的,因为关键棋子错一步就可能全盘皆输。

在大棋局上,缅甸之于中国的重要性比缅甸之于美国的重要性更大。尤其是当美国试图拉拢缅甸制衡中国的时候,中国必然动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止棋局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演进。

2014年4月,美国宣布将在缅甸设立其首个商业服务办事处,以帮助美国企业在缅甸投资。这标志着在对缅甸解除多数经济制裁后,美缅两国朝着恢复经济联系再迈出了一步。

但是,由于要实施廉价收购全球资源的战略,美国的对外援助会变得日益吝啬,这个薄弱环节恰恰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而且,缅甸自军政府让位给文官政府,实行民主制度以来,被称为是低成本制造业的最后堡垒,但许多制造商表示,由于基础设施过于落后,缅甸未来几年的发展将受到制约。

中国恰恰在基础设施、制造业等方面对缅甸投资巨大。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对缅甸实施制裁起,缅甸政权对中国的依赖就已经形成。

美国如果不拿出真金白银,则很难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主动。

2014年5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恢复对缅甸的制裁,制裁内容包括禁止美国公司和个人在缅甸投资。奥巴马表示,缅甸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超过1100名政治犯获释等,但缅甸仍旧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构成异乎寻常的威胁,缅甸的政治开放还不成熟,令人担心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若开邦)发生冲突和践踏人权的问题持续存在,而且军方仍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活动。因此,必须恢复对缅甸的制裁,防止缅甸改革倒退。

美国《纽约时报》随后也刊文,认为2014年以来,缅甸当局的镇压行动日益严厉,令形势进一步恶化。比如,缅甸政府驱逐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有组织的暴民袭击了多家人道援助机构的办公室等。因此,呼吁美国政府不能再对缅甸的种族迫害置之不理。

显然,美国试图通过再次挥起大棒政策对缅甸政府施压,这种选择至少在短期内会把美国重新置于被动地位。但如果从大战略的角度来看,美国这样做是顺理成章的,它要通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危机,打通深入南亚的道路——美国对自己未来的机会信心满满。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