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五十一节 拉美生死劫

债务是一条带血的主线,而许多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都比较重。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拉美国家的金融风险显著上升。以委内瑞拉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其资本市场强烈动荡,金融部门权益大幅缩水,负债市值上升,加上投资者信心下降和大量资本流出资本市场,委内瑞拉金融部门的风险明显上升。

委内瑞拉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决定着,一旦金融环境发生变化,金融部门的经营状况将急剧恶化,表现在宏观层面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

巴西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负债市值的增长率高于资产市值,其金融部门的权益规模下降。同时,巴西收支失衡、贸易赤字、负债增加。

截至2012年10月,巴西外债总额约为3085亿美元,其中,主要是银行业的负债。下图为巴西外债总额存量和外汇储备。

从上图可以看出,巴西的外债较大,且大于其外汇储备,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其外汇储备很可能在短期内被迅速消耗掉,导致原本就脆弱的债务体系直接步入更危险的状态,成为引爆或加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推动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的家庭负债也处于历史高位。

巴西中央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巴西家庭债务已经高达44.8%,而在2005年6月,这个数字还仅仅是20.06%。而且,债务会越来越大,使人越来越难以摆脱。这对经济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根据巴西全国商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超过60%的家庭从2013年伊始就背上了某种债务——这些家庭背负着信用卡、支票、超市购物卡、个人贷款、汽车分期付款和医疗保险等欠款。而其中又有21%没有偿清他们的债务,声称完全没有能力偿付的家庭则占了7.2%。

高负债,加上西红柿、土豆、洋葱、水果和牛奶的价格翻番,导致巴西家庭消费水平整体下降。即使是在圣保罗这个巴西的经济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上层阶级家庭的消费习惯开始倾向节俭。信贷让人们尝到了消费的好处,而泡沫的破灭又让人们尝到了苦果。

消费的下降将导致企业更加不敢投资,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这些问题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被充分包容,可一旦经济步入下跌态势,就会彻底暴露出来。而巴西经济恰恰处于不稳定的增长状态(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巴西的GDP似乎一直处于在足球场上带球过人的状态,连带球者自己都很难预料下一步会走到哪里。这正是巴西经济极其不稳定的一面。当然,巴西经济的这种不稳定性是有传承的——1940~1995年,巴西一共采用了8种不同的货币。每当钞票印到天价面额的时候,就换一种新的。如果了解了这段历史,对巴西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稳定性也就容易理解了。

真正糟糕的是,这种不稳定性呈现出来的趋势明显在恶化。

次贷危机刚一爆发,巴西经济立即下滑,到2008年更是高台跳水。2009年,在中国推出4万亿救市计划后,铁矿石价格上涨,巴西经济立即又飞一般地起来。但是,还没有感受到高处风景的美丽,就很快被铁矿石价格下跌的曲线给击落。

巴西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房地产泡沫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巴西不同于其他大部分国家,一直处于房地产繁荣时期,并在5年的扩展下变得更为强劲,2008~2013年,房价在巴西全国范围内已上涨了200%。其中,自2008年起里约热内卢房价已上涨243%,圣保罗则为197%,这两个城市的公寓价格比美国迈阿密贵将近60%。

世上没有不破灭的泡沫,当然也没有不破灭的房地产泡沫。

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收紧,巴西越来越多的问题将暴露出来。

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哀鸿遍野的情况下,有人寄希望于美联储的仁慈,别再雪上加霜。

如果了解一下美国的棋局就会觉得,这种奢望近乎幻想。

2014年1月2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由于美国经济继续改善,将从2月开始再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100亿美元:将长期国债购买规模从400亿美元降至350亿美元,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规模从350亿美元降至300亿美元。

美联储的行动之坚决,已经显露无遗。

覆巢之下无完卵。

在这样的一个周期内,新兴市场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难以摆脱这个可怕魔咒的影响。

当危机与严重的贫富差距结合在一起,就会点燃起愤怒的火焰,从而引发动荡——这是拉美历次危机后都必然上演的一幕。早在20世纪70年代,整个拉美地区的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然而,社会公正没有伴随着经济增长得以实现,却出现了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现象。至今,拉美仍是世界上社会不公最严重的地区。

财富和权力的集中,使得大部分人被排斥和边缘化;在全球化的改革下,农民生活更加困苦;拉美城市过度而无序的发展(阿根廷、巴巴多斯、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国的城市化率在2005年就已经超过了90%),不能吸收大量就业人口,造成大量城市贫民窟、城市暴力;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对外开放,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破产或陷于困境,而大企业普遍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向机械化和集约化发展,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加剧了就业的不稳定性和不正规性。

1990~2007年,拉美地区的贫苦人口一直在2亿左右。洪都拉斯65.3%的农村人口、尼加拉瓜55.1%的农村人口为赤贫人口。

在拉美地区,即使是像乌拉圭和哥斯达黎加这样相对比较公平的国家,其收入分配也比经合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国或任何一个东欧国家更不公平。在大多数拉美国家,占总人口10%的富人获得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40%~47%,而占总人口20%的穷人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仅为2%~4%。

拉美国家的政府也试图改变这种危险的状况,但由于受历史遗留问题等的局限,难度很大。以巴西的农业失业问题为例,虽然卡多索政府在土地运动的压力下将更多的土地分配给工人,但农村持续贫困状况,包括极度贫困依然严重。巴西卢拉政府在第一个任期内实施了零饥饿项目,采用世界银行划定的贫困线标准(每人每天1美元的消费标准),帮助穷人,估计有4404.3万人受益,相当于农村人口的46.1%。

透过这一数据,也可感知到巴西穷人的生活状况。从国际上来看,巴西在收入不平等问题上,在拉丁美洲一直处于前列,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

而且,拉美解决民生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往往由于领导人的更迭而中断。前任总统总是由于不得人心而下台,但继任者一上台,就要积极推行改革,导致其前任制定的政策和推行的项目被束之高阁。

每次危机都会加剧贫富分化的状态,使更多的人沦为贫困。1994年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导致通货膨胀率超过50%,实际工资下降了20%,消费者无法偿还住房贷款和其他贷款,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比危机前增加了200万。2001~2002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货币局制度崩溃,比索大幅度贬值。到2002年10月,贫困率升至57.5%,极端贫困人口比重由13.6%升至27.5%。

近年来,拉美国家虽然在减贫、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但现在问题依然严重。据拉美经委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统计,2012年,拉美地区约6亿人口中,仍有1.66亿人处于贫困状态,其中,6600万人处于赤贫状态,而当年只有200万人脱贫。2013年,拉美贫困率虽然有所下降,但赤贫人口所占比重却在上升,总数从2012年的6600万人增加到6800万人,净增200万人。

2013年,拉美地区仍有1480万人没有工作,近一半劳动力(约1.3亿人)在非正规条件下工作,这些劳动者收入低,处于贫困的边缘。

这些将成为导致社会动荡的大隐患。

2013年,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相继爆发大规模群体抗议活动和骚乱。当年6月,巴西爆发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群众抗议示威游行。当年12月,阿根廷多省发生骚乱,造成多人死亡。委内瑞拉、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等也相继发生罢工、示威和抗议活动。

在美国的大棋局中,资源价格暴跌、相关国家的货币飞速贬值,几乎是它实现大战略必不可少的前提。由于拉美国家对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有着非常高的依赖,这种脆弱性将使其无法承受美国货币政策收紧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大危机正在快速到来。

作为南美经济基础最好的国家之一,一旦像巴西这样的经济大国陷入危机,那些更脆弱的国家就不用说了。美国的宿敌委内瑞拉等国所面临的考验将更为严峻。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指出,如果全球环境发生逆转,将会殃及拉美国家。从战略角度来看,会引发重大危机,导致政局动荡、社会治安和跨国犯罪活动恶化。民粹主义的破坏活动加剧,地区一体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将大倒退。除此之外,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同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将使一些国家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前所未有的拉美经济危机正在快速到来。

危机将成为美国势力重返拉美的契机。中国需要认真评估的是,一旦危机爆发,从拉美的石油进口将如何保障。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