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
第六十节 自缚

资源短缺是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尽管日本想尽办法,从全球各地收购资源,抢占制高点,但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并且,只能在一定时期内解决部分问题。

日本不仅需要中国的市场,更需要中国“贱卖”的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

“平成25年分貿易統計(速報)の概要”计算而来。

从上图可以看出,即使在中日关系紧张、日本对华出口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日本自中国的进口(主要是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原材料和原料类制品、化学制品等)依然没有太明显变化。这显示出日本经济对中国资源需求的依赖性,尽管这种依赖性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岛国而言,却是意义重大。日本对华出口下降的部分则被韩国弥补,这说明中国可以轻易地找到替代国,日本却不那么容易。

以稀土为例。

稀土是制造微型电子产品、电脑磁盘、显示器、制导导弹、污染控制催化剂和先进材料必需的资源,被视为现代和未来技术绝对离不开的元素。

日本目前是世界上利用稀土实现附加值最高的国家,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占到其消费总量的90%以上。通过从中国进口价格低廉的稀土原料,然后再出售经过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日本可从中赚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因为经过加工后的稀土价格往往堪比黄金和钻石。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储量约占世界的1/3,但每年的产量却占到了全世界的95%。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开采稀土并出口,在低廉的开采成本(未考虑环境成本)下,中国廉价的稀土统治了世界市场——1990~2005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虽增长了近10倍,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大部分国家因此停止了稀土的开采。比如美国,就将芒廷帕斯稀土矿封存了,而改从中国进口稀土。在中国廉价且不加限制地出售稀土之时,日本是最大的受益者。日本趁机收购并储存了大量稀土。有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储存的稀土资源甚至已够用四五十年。有媒体指出,30年后,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可能将无矿可采;而一直依靠进口中国稀土发展电子工业的日本,那时却坐拥充足的稀土资源。中国到时也许要花比现在高数百倍的价钱,从国外进口稀土!

当日本以强硬姿态妄图侵占我钓鱼岛时,中日关系恶化,中国开始反思自己的稀土出口政策。中国这种态度的转变首先打痛的就是日本。

从这一点上,笔者庆幸安倍的强硬。不然,中国何时才能真正醒悟,认识到资源尤其稀缺资源的重要性?

能源短缺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短板。为此,日本大力发展核电,计划到2030年,将核电的发电占比提高到50%。但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突发9.0级地震,引发核泄漏灾难。日本不得不暂停核电站的运营。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两年半之后,从受灾最严重地区疏散的将近8.3万名核难民仍然无法回家,昔日的家园变成“鬼城”。核电站关闭对日本经济而言,是雪上加霜。

有研究者指出,日本核电成本只有2.03美分/度,煤电、天然气发电和石油发电的成本分别是核电的1.5倍、2倍和6倍。换句话说,无论使用哪一种石化能源代替核电,日本的电力成本都将上升至少50%,这对日本制造业的打击不亚于任何一次石油危机。作为立国之本,制造业是日本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电力短缺无疑对钢铁、重型机械、半导体电子、汽车、家电等产业的稳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出,日本核电的占比并非无法替代。即使日本全部关停核发电,凭借日本的经济实力和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能源供应网络,它依然是可以承受的。况且,日本的核电从核泄漏事故发生到2014年初,已经关停了两年多,不是没有发生用电危机吗?

而且,核能发电的“低成本”神话在日本已经开始崩溃。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大岛坚一教授认为,如果将研究开发和选地对策上每年投入的数千亿日元政府预算与核废弃物的处理费用计入,核能发电成本实际上比水力和火力发电还要高。

更重要的一点是,根据日本专家的计算,只有在用电高峰期才需要用“原子能发电”,过了用电高峰,实际上根本用不着。日本学者的结论是,日本完全可以找到代替核能发电的能源。

事实上,对日本而言,关停核电站真正威胁和打击的是日本潜在的超级核大国的遮羞布——如果永远关停核电站,日本将失去储备天量核武器制造原料的合法理由。

这正是日本安倍政府近来一再要求重启核电站的根本原因。

2014年2月,海外媒体报道了一个爆炸性消息:冷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提供了300多公斤武器级钚做“研究”之用,这些钚足以制造40~50件核武器。从2010年起,美方反复催促日方归还,但日本一直以研究为由拖而不决。

据日本原子能委员会介绍,截至2012年,日本共保管331公斤钚,还囤积超过1.2吨的高浓缩铀(包括215公斤攻击武器级高浓铀)以及约44吨反应堆级钚。近年来,日本还从欧洲买了很多核电站废料,说是用于发电、研究等和平目的,但实际上到底做何用途,关键还得取决于日本的国家核政策。

有美国专家估算,日本的核材料储存量目前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日本核产业链完整,核技术相当精进,是“完整的核能力国”。日本右翼分子也曾扬言,日本仅需183天就可以制造出核武器。

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被曝光后,2014年2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认为,日本政府先应说清楚:日本到底有多少武器级钚?到底有多少分离钚?日本政府还应讲清楚:日本为什么要存储大量的武器级钚?为什么要囤积那么多的分离钚?此外,日本还有没有存储其他敏感核材料,特别是武器级核材料?我们督促日方正视国际社会的关切和疑虑,以负责任的态度及早就此向国际社会做出明确答复。

假如日本从此停用核电,那么,它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囤积制造核武器的原材料?如此,不仅日本的核技术将停止发展,国际原子能机构也会取消日本对废弃核燃料进行再处理的权利。到那时,日本再想制造“核武器”,恐怕就是“天方夜谭”了。

因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上任以来就一直努力重启核电站,以减少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用核能来保持日本工业的竞争力。

2014年2月25日,日本政府不顾民意反对,通过了新的能源基本计划,强调将重新启动核电,并将继续推进核废料处理。3月初,安倍政府宣布政府致力于将核能作为一种重要的长期的电力供应源,理由是:如果没有核电,日本的能源自给率只有4%。

2014年4月,也就是日本在同意把一批武器级钚材料交给美国仅仅几周之后,日本就决意推出一个可以增加自身钚储备的计划。跟绝大多数日本核反应堆所使用的铀相比,钚更容易制造核武器。日本原本就已经拥有数吨钚,这些新增储备将进一步扩大其存储量。

美国媒体指出,日本大肆囤积钚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增大核扩散的风险,同时,也容易激化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可能会导致该区域的不稳定局面进一步恶化。

其实,日本早有做核大国的企图。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就任日本首相的时候,就曾明确地说“在自卫权的范围内,日本可以拥有核武器”。岸信介的理念对安倍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笔者特别强调:从安倍的言谈举止中,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岸信介的影子。

2006年7月9日,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公开说,作为独立国家,日本拥有有限的攻击能力是理所当然的。随后,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表示,有必要就此进行研究,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也表示赞同。

而且,日本右翼势力也不断鼓动日本制造核武器。日本右翼社会的活跃人物田母神就公开说:“日本之所以被原子弹轰炸,就是因为日本没有原子弹”;“如果核国家先发动进攻就应该以核攻击报复,日本作为大国要生存就必须认真地考虑核武装”。但是,日本试图建立核大国的准备是非常危险的。

日本政治家中曾根康弘曾经说:“在日本这样一个狭长的岛国,没有第二次打击的能力,这样的国家即使拥有核武器,也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国际形势来看,美、苏、中三国的核对峙僵局非常严重,最终将避免核战争的爆发。在这种情势下,我国加入核国家的行列是无益的。”

也因此,1967年12月,当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上答辩时提出了“无核三原则”,即“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1971年,日本国会将“无核三原则”定为国策。后来日本的历届内阁都坚持了这一基本原则。

真正聪明的政治家是保持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弥补日本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市场、资源等条件的不足,而不是与之为敌。尤其是在曾经对亚洲邻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情况下,日本更应该保持谦卑、悔罪的态度,以弥补历史的伤痕。

安倍显然是在把外祖父的强硬路线彻底“发扬光大”。成为核武器大国对日本来说,并不存在技术、原材料上的障碍。真正的问题在于,当日本处心积虑地做核大国的时候,亚洲国家会怎么看待它,这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是福音还是灾难?

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指出,核武器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双方都可能在冲突中毁灭,幻想在核水平条件下获得军事优势并没有多大意义。

事实上,即使不发展核武器,日本也已经是一流的军事强国。日本自卫队是一个拥有定编人员27万人的庞大组织,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认为,“这是一支用高价的高科技武器装备起来的、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有强大作战能力的部队”。其中,日本航空自卫队拥有200多架F-15J战斗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160多艘舰艇,规模超过了英国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五,并拥有4艘“宙斯盾”驱逐舰(数量仅次于美国,今后还将再引进4艘),其活动范围可以扩大到远离海岸1600海里的水域。总的来说,日本自卫队在海军作战能力、反潜能力、扫雷能力、海上补给能力、海上防空能力等方面,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或许,正是凭借这样的军事实力,“安倍上台后,已经将中日原来的岛屿之争演进为全面的中日战略之争”。但国与国现代化的战争,绝对不是简单的武器装备的加减法,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安倍晋三走在盲目反华的路线上,也在把日本带入歧路。一切实力都是以经济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在日本经济走下坡路的今天,日本与中国这样的大国为敌是非常不明智的。

日本的政客们应该思考一下,国内市场远远小于日本的韩国和新加坡,近年来为何呈现出活跃发展的态势?缺乏包容的心态,在狭隘的仇恨中走向衰亡,这难道就是日本政客们的本意吗?

退一步说,即使包括安倍在内的日本领导人不公开与中国这样的邻国为敌,日本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也难以解决。

比如,日本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口难题。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26,日本媒体惊呼“少子化已达危害国家兴衰地步”。

下图(见第394页)为最近几年日本的总人口变化情况,可以明确看出,日本的总人口在下降轨道中。这意味着,日本的人口红利是负数。

日本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下降(见下图)。

日本的劳动力在2000年左右达到高峰,随后以每年80万的绝对数量下降。到2050年,日本的劳动力将可能比现在萎缩近2500万,相当于现在劳动力总人口的1/3。

日本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日本统计局2014年4月21日公布的数据,日本0~14岁的人口共计1633万人,15~59岁的为6902万人,60岁以上的为4179万人(这一比例还在继续上升)。其构成如下图所示:

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儿童的人数已连续第33年下降,当前的人数是自1950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过去十年,日本的总人口数也在下降。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指出,预计到2025年,日本老龄人口与工龄人口的比率会是1:2,即使从现在开始生育率大幅度提升并且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增长,老龄化趋势也难以遏制。

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相比,日本面临的老龄化、少子化压力更大,政府稳定财政的余地非常小,长期增长潜力遭受重创。

联合国估计,2005~2050年,日本需要增加移民1700万人。如此规模的移民首先需要中国的参与,因为拥有能懂日语的白领工人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虽然日本的劳动力持续减少,但日本在文化上排斥大规模外来移民,这给日本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税收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导致税收偏重、消费品市场竞争激烈。日本的农业部门也将萎缩,从业人员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可能下降到2%,从而导致日本用于食品进口的开支增加。

安倍等日本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是,虽然他们的理想依然年轻,振兴日本的决心依然很大,包围中国的欲望依然很强烈,但日本真的老了,并且已经很老了。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