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资本论
第一章《资本论》的诞生

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但与这种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劳动者生活的日益窘迫和殖民地人民的深重苦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汲取了众多先贤大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资本论》一经诞生,便石破天惊。

本章内容提要

1.改天换日的新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都来说说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

3.让世界上的不平等都消亡:马克思的人生历程和奋斗目标

1 改天换日的新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在以极大的规模和速度推进人类文明的同时,又摧毁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从16世纪到19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被机械化生产取代,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家庭的小作坊和工场手工业,商品经济也不断走向成熟。城市化的发展和圈地运动的作用,使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和城市的贫民一起组成了工人大军。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本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但这一过程伴随的是残酷的殖民战争与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而在资本主义国内,也同样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农民土地被剥夺、背井离乡,城市工人在过度工作的劳累中消耗了生命。

这种一切为了财富、物质至上的追求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无产阶级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但他们的斗争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前进,人类文明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另一方面,这种无限制地对财富和利益的追求与私有化的矛盾又造成了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入无法解决的危机之中。这就是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背景。

《资本论》创作的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以乘数效应地提升和积累,但同时却给劳动者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社会矛盾由此激化,这就是《资本论》创作的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加快了生产的社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图为19世纪时的曼彻斯特,它被誉为“工业革命的故乡”。

机器大生产

机器的使用,原本是为了减轻人们繁重的劳作,但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支配下却让劳动者生活更为困窘。图为18世纪,伦敦无家可归的人的夜收容所。

工人运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图为始于1836年英国的人民宪章运动。

2 都来说说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为《资本论》的重要理论参考和思想基础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既包括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作出解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又有提出未来社会理想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

布阿吉尔贝尔则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同时也是重农学派的先驱者。他提出只有农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各部门的基础。他还进一步批判了重商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的问世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加强劳动分工和增加资本。他还倡导自由主义,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操控市场的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者

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者着力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有三位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分析,构思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这个社会建立在一种“实业制度”的基础之上,实业制度实行普遍劳动的原则,人们的社会地位由自己的劳动情况所决定。但是他并不打算完全消灭私有制。

傅立叶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危机不可避免。然而,和圣西门一样,他也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而是希望建立一种以“法郎吉”为其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比于圣西门和傅立叶,欧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显得更为尖锐,直指核心。他将私有制和私有财产视为人类社会罪恶产生的根本原因,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财产公有。

但是,无论是政治经济学家还是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无法彻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根源,也不能找到改变社会状况的真正途径,却为《资本论》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思想基础。

《资本论》的理论参考

面临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的诸多问题,古典经济学家(尤其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和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见解,这些都成为《资本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参考。

古典经济学家

魁奈 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在著作《经济表》中提出了“纯产品”的理论,并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

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影响。

亚当·斯密 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和“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 提出“实业制度”理论构想,在实业制度下实行普遍劳动的原则,人们的社会地位由自己的劳动情况所决定。

罗伯特·欧文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对社会进行巨大的变革,消灭私有制,实现财产公有。

3 让世界上的不平等都消亡马克思的人生历程和奋斗目标

《资本论》集中代表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耗费了马克思毕生的心血,也是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理想的实现。

马克思的奋斗历程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明确提出要以实现全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1835年,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起,他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这一时期,马克思见识了当时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和人民大众生活极端贫困的社会现实,这成为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开端。

1843年5月,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同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积极参加这里的法国工人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还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并仔细做了笔记,这些笔记被后人成为“巴黎笔记”,在这些笔记中已经包含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萌芽。

1844年,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这本手稿已经提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8月,恩格斯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此开始了伟大的合作。1845年,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之后,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的诞生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马克思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19世纪50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但是,在这段期间,他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资本论》的创作。

1857年到1858年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1859年,马克思在这个手稿的基础上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至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

《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成为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从准备到写作完成一共花了40年时间,阅读了1500多种书籍,记录了400余本笔记,他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自己从少年时代开始的理想,即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奋斗终生,他的理论和实践的目标在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的首要特征,就是让世界上一切不平等都消亡。

影响20世纪最深的人——马克思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至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伟大著作,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持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做出了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的论断。

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要著作

《黑格尔哲学批判》(1843)

《论犹太民族问题》(184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

《论费尔巴哈》(1845)

《哲学的贫困》(1845)

《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

《剩余价值理论》(1862)

《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

《资本论》第一卷(1867)

《法兰西内战》(1871)

《哥达纲领批判》(1875)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