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资本论
第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和前提,而劳动生产率构成了二者存在的必要前提。同时,劳动生产率水平,再加上劳动持续时间和劳动强度,这三个因素决定着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间量。

本章内容提要

1.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明显的压迫和隐藏的掠夺

2.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资本家的利益侵害工人的利益

3.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一起来算剥削的程度

1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明显的压迫和隐藏的掠夺

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它们的存在都要受两个条件的制约,即劳动生产率和自然条件。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式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延长工作时间,使劳动时间超过工人为自己提供生活费用(以工资来衡量)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生产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第二种方式。它是指工作时间总长度不变,但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如果要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就必须通过千方百计地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促进了劳动技术的进步,也使社会劳动组织发生了根本变化。

劳动生产率与自然条件

劳动生产率构成了剩余价值的必要前提。

一定劳动生产率是剩余价值的自然基础,如果劳动者维持自身和他的家庭生存所必要的劳动占据了他的全部时间,那就不可能为别人进行无偿的劳动即剩余劳动,也就无从谈起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的产生需要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对劳动生产率也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否则,食利阶层也就无从存在了。

而自然条件又构成了劳动生产率的基础。它分为人的主观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和人的客观自然条件,即人的周围的自然条件。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与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成为客观自然条件的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土地肥力,多鱼的水域等,后者包括河道、森林、金属、煤炭等。文明越发达,后者的意义就越显著。

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越富足,土壤自然肥力越大,气候越好,维护和再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就越可能增加为别人劳动的时间。

虽然,剩余劳动量随着劳动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壤的肥力而变化。但过于富饶的自然条件使人过分依赖它,反而妨碍人的发展。资本主义产生于温带,那里的土地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地质结构、自然地形,而且自然产品有着丰富的差异性,这是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

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

剩余价值是工人为资本家无偿提供的价值,是资本剥削的秘密所在。而它之所以能够存在,首先要受到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制约。

劳动生产率构成了剩余价值的必要前提,如果劳动者维持自身和他的家庭生存所必要的劳动占据了他的全部时间,那就不可能为别人进行无偿的劳动即剩余劳动。

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和客观自然条件)又构成了劳动生产率的基础,图中肥沃的土地为一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过于富饶的自然条件使人过分依赖它,反而妨碍人的发展。资本主义产生于温带,气候、地质等条件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图为北美种植园。

2 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资本家的利益侵害工人的利益

决定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间量的三个因素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生产率水平。这三个因素各自发生变化,使三者发生多种多样的组合,出现了以下四种情况。

一、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既定,生产率可变

情况之一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既定,生产率可变。这里可以得出以下三个规律。其一,不论生产率如何发生改变,一定长度劳动时间总是表现为相同的价值,生产率提高,产品数量增加;生产率下降,产品数量减少;其二,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相互间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劳动力价值却与之成反比;其三,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应地减少或增加的结果,而绝不是这种劳动力价值变化的原因。

二、劳动时间、生产率既定,劳动强度可变情况之二是,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既定,劳动强度可变。此时,劳动强度超过社会平均劳动强度多少,劳动创造的价值就会相应地增大多少。如此保证了劳动时间长度不变,价值也可增加。

三、生产率、劳动强度既定,劳动时间可变情况之三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既定,劳动时间可变。这时,也可以得出三条新的规律。

1.每一工作日的价值同它的持续时间成正比;

2.剩余价值量的变化引起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间量的比例;

3.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化只有一个决定因素,即由于剩余劳动的延长对劳动力的损耗。

四、劳动时间、生产率、劳动强度同时变化情况之四是,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同时发生变化。这时就会出现许多种变数了。其中的一种情况是,劳动生产率降低,而劳动时间却得到延长。在这种情况下,由劳动生产率下降引起的剩余价值的损失,可以靠劳动时间的延长来得到补偿。而且如果劳动时间延长的程度够大时,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甚至同时增加。

决定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间量的三个因素

决定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间量的三个因素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生产率各自发生变动,使三者发生多种多样的组合,由此出现了以下四种情况。

这三个因素之所以能够决定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间量,是由于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本性。图为里昂的丝绸工人向资本家缴纳产品时的情景,资本家的蛮横和工人的无奈与悲哀形成鲜明的对比。

3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一起来算剥削的程度

涉及剩余价值率的计算,不同的公式所表达的内涵并不相同。

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必要劳动。这个公式的前两项是表示价值的比率,最后一项是表示这些价值的生产时间的比率。这个公式准确地反映了剩余价值率的实质,表示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劳动/工作日=剩余价值/产品价值=剩余产品/总产品

剩余劳动/工作日=剩余价值/产品价值=剩余产品/总产品,这一公式反映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谬误。第一项表现的是在劳动量的关系上,第二项表现的是在劳动量借以体现的价值关系上,第三项表现的是在作为这些价值载体的产品关系上。这一公式的分母是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总和,体现到产品价值上是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总和。这一公式的谬误在于它只表示工作日生产出的产品价值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比例分配的关系,仿佛工人和资本家之间是协作关系,遮盖了剥削的实质。而且在数量上体现的剥削程度也不是那么触目惊心了。

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无酬劳动/有酬劳动

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无酬劳动/有酬劳动。这也是一个正确的公式。最后一项比率和前两个比率联系起来看,表明是前面的剩余劳动/必要劳动这个比率更为通俗的表现。它准确地说明了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一日的支配权以后,对其进行的两个时期的利用。在必要时期内,生产出劳动力价格的等价物;在剩余时期内,创造出剩余价值即无偿的价值。所以,剩余劳动可称为无酬劳动。利润、利息、地租等实质上都是无酬劳动生产出的剩余价值具体分割,这也正是资本增值的秘密。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

剩余价值是剥削的产物,但是在不同的公式中,所能揭露的剥削状况却不尽相同。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