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资本论
第一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只是观念上的)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换句话来说,利润之所以会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其中有一个价值额被当作资本来使用。我们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的神秘化的形式。

本章内容提要

1.成本价格与利润:资本家赚钱才是硬道理

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剥削愈重,赚钱愈多

3.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可怕的闲置资本

4.不变资本的节约:一切为了赚得更多

1 成本价格与利润

资本家赚钱才是硬道理

利润和剩余价值其实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的神秘化的形式。

成本价格的范畴

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的价值(W),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把剩余价值(m)的这一部分去掉,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就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

例如,我们假定生产某一商品需要耗费500镑资本:其中生产材料380镑,劳动资料的损耗20镑,这两项相加就是不变资本的消耗;而劳动力为100镑,这是可变资本的消耗;如果将剩余价值率假定为100%,那么,产品价值就等于400c+100v+100m=600镑。

减去被资本家剥削的那100镑剩余价值后,还剩下500镑的商品价值,而这500镑刚好能够补偿已经耗费的资本500镑。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正好能够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在商品生产中资本家自身年消耗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个价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因此,把商品价值中那些只是补偿在商品生产中耗费的资本价值的部分归结为成本价格这个范畴的办法,一方面,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商品的实际价值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而其资本主义价值则是用资本的耗费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在数量上是与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或商品的价值不同的;它小于商品价值,因为,既然商品价值等于其成本价格加上剩余价值,那么商品的成本价格就等于其价值减去剩余价值后剩下的部分。另一方面,商品的成本价格与资本家账簿上的项目也是不同的。这个价值部分的独立存在,在现实的商品生产中,实际上会经常产生影响,因为通过流通过程,这个价值部分地会由它的商品形式不断地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形式,因而商品的成本价格必须能够补偿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消耗。

成本价格范畴

把商品价值中那些只是补偿在商品生产中耗费的资本价值的部分归结为成本价格,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事实上它并不等于与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

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和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

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单位(镑)。

商品的成本价格

剩余劳动的存在,商品的成本价格必须加上剩余价值,才是完整的商品价值。

商品的成本价格与资本家账簿上的项目也是不同的。这个价值部分的独立存在,在现实的商品生产中,实际上会经常产生影响。

但是,成本价格这一范畴,同资本的增值过程或商品的价值形成毫无关系。即使我们知道商品价值的500镑或600镑的5/6,只是所耗费的500镑资本的补偿价值或等价物,因此这部分价值只够买回这个资本的各种物质要素,但是由此我们还是不会知道,在商品生产中是如何生产出商品价值中形成商品成本价格的这个5/6,也不会知道商品价值中形成剩余价值的最后1/6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通过研究我们将会看到,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假象,那就是成本价格成了价值生产本身的一个范畴。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看到,虽然剩余价值本来只是可变资本的一个增长额,但在生产过程结束以后,它同样也成为所耗费的总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的一个价值增加额。c+(v+m)这一公式也可以用(c+v)+m来表现。在数学上这两个表达式相等,而在经济科学上这两个表达式则截然不同。

资本家称这个价值增加额来自用资本进行的生产过程,也就是来自于资本自身;因为它在生产过程开始以前并不存在,而在生产过程完成以后才得以存在。

首先就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似乎是没有区别的)来说,好像剩余价值同样来自构成成本价格的不同价值要素,即由生产资料构成的价值要素和由劳动构成的价值要素。它们并不区分不变的价值量和可变的价值量,都把自己的作为预付资本存在的价值加入到产品价值中去。但是,另一方面,剩余价值之所以能够由这个预付的资本价值形成,并不是由于它被消耗而成为商品的成本价格。因为,正是就这个预付的资本价值成为商品的成本价格范畴来说,它形成的不再是剩余价值,而是所耗费的资本的等价物,或对所耗费的资本的价值补偿。因而,剩余价值不是由它作为所耗费的资本即预付劳动的资本的特有属性,而是由它作为全部预付资本,即作为所使用的全部资本的特有属性来形成的。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资本主义成本价格这一范畴的运用,使得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也就顺理成章了,出于掩盖剥削的目的,资本家也将这些范畴运用到极致。

(c+v)+m才是资本运动的绝对真理,利润来自于我支付的全部预付资本!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只是观念上的)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只是观念上的)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换句话来说,利润之所以会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其中有一个价值额被当做资本来使用。如果我们把利润称做p,那么,公式W=c+v+m=k+m,就变成W=k+p这个公式,也就是商品价值等于成本价格加利润。因此,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就成了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的神秘化的形式。

成本价格对销售价格的影响

我们知道,商品的成本价格总是小于它的价值。因为W=k+m,所以k=W-m。只有m=0,公式W=k+m才会转变为W=k,即商品价值=商品成本价格。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这种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就是以追求m为目的的。在特殊的市场行情下,商品的出售价格可以降低到与商品的成本价格相等,甚至会降低到低于商品的成本价格的程度。

因此,如果按照商品的价值去出售商品,那么,利润就会被实现,这个利润等于商品生产中形成的全部剩余价值。然而,即使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也可以得到利润。只要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商品的成本价格(预付总资本),即使出售价格低于商品的价值,也总会实现商品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从而就会获得利润。在商品的价值和它的成本价格之间,可以有无数的出售价格。商品价值中剩余价值的比重越大,这些中间价格的实际活动余地也就越大。

商品出售价格的底线,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决定的。如果商品以低于它的成本价格出售,那就不能补偿生产资本中已经消耗的组成部分。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预付资本价值就会慢慢减少直至消失。资本家一般会把商品的真正的内在价值当做成本价格,如果单是为了保持他的资本,成本价格已是足够的价格。况且,商品的成本价格还是资本家自己为了生产商品而支付的购买价格,因而是一个由商品的生产过程本身决定的购买价格。

成本价格对销售价格的影响

商品的成本价格总是小于商品价值,W=k+m,只有当m为0时,商品价值才有可能与商品成本价格相等。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商品的出售价格会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

当商品价格与价值曲线函数处于L时,商品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此时,利润会被实现,这个利润等于商品生产中形成的全部剩余价值。

L1是商品成本价格曲线,这也构成了商品出售价格的底线。只有保证在L1—L之间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一定剩余价值的实现。

函数曲线L2在L之上,表明资本家可以将商品以超过自身价值的价格出售,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追求m为目的的,但是在特殊的市场行情下,商品的出售价格可以降低到与商品的成本价格相等,甚至会降低到低于商品的成本价格的程度。

2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剥削愈重、赚钱愈多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差别不仅是在数值上,更重要的在其范畴与内涵方面。

利润率的定义

资本的总公式是G—W—G';这就是说,一个价值额之所以投入流通,就是为了从流通中取出一个更大的价值额。这个更大价值额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产生,在资本的流通中实现。资本家实际关心的是产品的价值超过在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价值的余额部分。资本家预付总资本时并没有也不必考虑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产生剩余价值的生产上所起的不同作用。他把这一切组成部分同样可以不加区别地预付出去,其主要目的是生产一个超过预付资本的价值余额。

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剩余价值,但它只有在劳动的生产条件(不变资本)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并不关心资本是可变资本还是不变资本,他们只关心总资本的增值,因此他们将两种资本完全混同在一起对待。因为他实际获利的程度不是决定于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而是决定于利润和总资本的比率,即不是决定于剩余价值率,而是决定于利润率。我们将会看到不同的剩余价值率可以由相同的利润率表示。

商品包含的价值,应该等于制造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个劳动的总和则由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构成。而对资本家来说,构成商品成本的劳动只有他所支付的物化在商品中的那部分。商品包含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虽然同有酬劳动的性质一样,同样也需要工人付出劳动,并且它同有酬劳动创造一样的价值,并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加入商品,但是它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什么东西。资本家可以出售他没有支付分文的某种东西,这就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本质。商品价值超过商品成本价格的余额,或者说,商品包含的劳动总额超过它包含的有酬劳动额的余额就是剩余价值或利润。因此,不管剩余价值来自何处,它肯定是一个超过全部预付资本的余额。用m/C(C表示总资本)表示这一余额与总资本的比率,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与剩余价值率m/v不同的利润率m/C=m/(c+v)。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利润尽管有着范畴的不同,但归根结底仍是同源。而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以其不同的公式因素,反映着不同的范畴内涵。

用可变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用总资本(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总和)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叫做利润率。这是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比率或关系。

利润的实现

虽然商品价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是产生于直接生产过程,但是在流通过程中它才得到实现。由于这个余额是否实现,或者实现到什么程度,都要取决于流通的状况,因此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这个余额是来自于流通过程。

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都无差别地表现为超额价值(利润)的源泉,从而,资本关系也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剩余价值和利润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种说法,并且在数量上它们也相等,但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被神秘地去掉了其剥削的本质,它的起源和它存在的秘密被掩盖了,被抹杀了。这样,只有通过仔细的分析,才能使剩余价值从利润中脱壳而出。在剩余价值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被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来了;在资本和利润的关系中,也就是在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中,资本表现为一种对自身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资本就是它的原有的价值额,它不同于由它自身创造的新价值。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说这个新价值是由资本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运动中创造的。但是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现在却神秘化了,好像这个新价值来自资本本身固有的秘密性质。

我们越往后研究资本的增值过程,资本关系就越神秘化,它的内部组织的秘密也就越是很好地被隐藏了起来。

利润的实现

利润的实现,要取决于流通的状况。这样就会造成利润来自流通过程的假象。马克思认为,当资本的一切部分都无差别地表现为超额价值(利润)的源泉时,资本关系也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在资本和利润的关系中,也就是在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中,资本表现为一种对自身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资本就是它的原有的价值额,它不同于由它自身创造的新价值。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说这个新价值是由资本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运动中创造的。

3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可怕的闲置成本

在有相等的资本百分比构成、剩余价值率和工作日的时候,两个资本的年利润率和它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

周转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影响,对利润的生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简述如下:因为周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生产中全部资本并不能同时被使用;一部分资本总是以各种形式闲置起来;在实际生产剩余价值,即在创造和占有剩余价值中发生作用的资本,总是要减去这个部分,而所创造和占有的剩余价值,也总是要按相同的比例减少。所以,周转时间越短,这个闲置的资本部分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大。

为了更好地阐述总资本的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我们假定互相比较的两个资本具有相同的其他一切条件。所以,除了要假定相同的剩余价值率和工作日,还特别要假定相同的资本的百分比构成。假定资本A的构成是80c+20v=100C,剩余价值率是100%,资本周转每年两次。这样,年产品就是:160c+40v+40m。不过在求利润率时,我们不应该按周转的资本价值200来计算40m,而只需按预付资本价值100来计算。因此,p'=40%。

让我们用资本A和资本B为160c+40v=200C比较一下。资本B的剩余价值率同样是100%,不过每年只周转一次。这样,年产品就和上述的年产品一样是:160c+40v+40m。但在这个场合,40m却只能按预付资本200来计算,年利润率只有20%,所以只有资本A的年利润率的一半。

由此可见:在有相等的资本百分比构成、剩余价值率和工作日的时候,两个资本的年利润率和它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时间的缩短对生产出剩余价值,从而对生产出利润的直接影响,在于使可变资本部分的效率由此提高。

要使年利润率的公式完全正确,我们必须让剩余价值率m',或者让c中所含的可变资本部分v拟定个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n,由此,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就可表示为p'=m'nv/C。

周转影响利润率

工业的进步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都是缩短周转时间的有利条件,毫无疑问,周转时间的缩短一定会对利润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周转时间的缩短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4 不变资本的节约一切为了赚得更多

利润率、生产方式、缩短的流通时间乃至机器的改良都可以对不变资本的节约产生影响。

利润率对不变资本节约的影响

在可变资本不变,因而在名义工资跟以前一样且使用的工人人数不变的条件下,绝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剩余劳动增加,从而使工作日延长——不管额外劳动时间有没有报酬都一样——会相对地降低不变资本同总资本、可变资本的比例,并由此提高利润率(这里也是不考虑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和剩余价值率的可能的提高)。不变资本的固定部分即工厂建筑物、机器等的量,不管每天用来工作时间的长短,都会仍旧不变。工作日的延长并不要求在不变资本的这个最花钱的部分上有任何新的支出。此外,固定资本的价值,由此会在较短的时间中再生产出来,因而,就缩短了这种资本为获得一定利润所必须预付的时间。因此,即使在一定限度内额外时间比正常劳动时间支付较高报酬,工作日的延长还是会提高利润。因此,在现代工业制度下,不断增长的增加固定资本的必要性,也就成了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一个主要动力。

生产方式对不变资本节约的影响

把固定资本的价值再生产出来所需要的时间,是由它们在其中发挥作用和被使用的整个劳动过程的持续时间决定的。如果工人每天被规定做苦工18小时,而不是12小时,那么,一周就会多出三天,即一周就会变为一周半,两年就会变为三年。如果额外时间不给报酬,工人就会在正常的剩余劳动时间之外,每两周再白送

一周,每两年再白送一年。这样,机器价值就会以加快50%的速度进行再生产,并且只需花费平常必要时间的三分之二就行了。

在前面论述协作、分工和机器时,我们已经指出,生产条件的节约产生的本质是这样的:这些条件是作为社会劳动的条件、社会结合的劳动的条件,因而作为劳动的社会条件发生作用的。总体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共同使用它们,而不是由一批互相毫无联系的,或最多只是在小范围内互相直接协作的工人以分散的形式使用。

工作日的延长给不变资本带来的节约

在可变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日的延长,剩余劳动的增加会提高利润率,同时会带来不变资本的节约。

即使在一定限度内额外时间比正常劳动时间支付较高报酬,工作日的延长还是会提高利润。因此,在现代工业制度下,不断增长的增加固定资本的必要性,也就成了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一个主要动力。

但是,这种由生产资料的集中及其大规模应用而产生的所有节约,是以工人的聚集和共同工作,即劳动的社会结合这一重要条件为前提的。因此,这种节约来源于劳动的社会性质,正如剩余价值来源于考察的每一个工人的剩余劳动一样。

关于生产条件节约的另一个大类,情况也是这样。我们指的是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其他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这种所谓的废料就再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的循环中。我们以后还要详细地探讨这一类节约,其实它也跟第一种节约一样是大规模社会劳动的结果。由于大规模社会劳动所产生的废料数量很大,这些废料本身才可能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种废料,只有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废料,才能对生产过程产生这样重要的意义,仍然可以承担交换价值。这种废料——不考虑它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会按照它可以重新出售的程度降低原料的费用。在可变资本的量已定,剩余价值率已定时,不变资本这一部分费用的减少,会很有效地提高利润率。

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由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在不变资本的支出上产生的节约。但在这里,应该立即提到由机器的改良所引起的节约,也就是:第一,生产机器的材料改良了,例如铁代替了木材。第二,由于机器制造技术的改良,机器的价格大大降低了。这样,不变资本固定部分的价值虽然会随着大规模劳动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但增加程度是远远低于劳动规模的发展的。第三,那种使现有机器在使用时可以更省钱和更有效的特殊改良。第四,由于机器的改良,减少了可能产生的废料。

任何使机器从而全部固定资本在一定生产期间内的损耗减少的事情,不仅会使生产单个商品的平均损耗降低,而且会使此期间内全部资本支出减少。

另外,有些生产部门,例如铁、煤、建筑业或机器的生产等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另一些产业部门(例如纺织工业或农业)的费用减少的条件(从而成本得到了降低)。因为这些产业部门的商品生产出来后,会作为生产资料再进入另一个产业部门。

生产方式导致不变资本节约的情况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深化发展,生产方式得到改良和集中等作用,不变资本会发生节约。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