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操盘:技术、人性和时机
第十三章 道破阻力与支撑的玄机

‍人的困惑恰如一粒种子,如果不把你大脑中的疑问解开,这粒种子就会在大脑中生根、发芽、壮大……让交易者总想着这些事情,产生心结,逐渐地它会严重影响你的心态。这样对交易会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第一节 五种阻力的形成

学生说:老师,经常听到电视上的专家讲,该股某个区域是支撑,某个区域是阻力,这些所谓的支撑或者阻力是如何得来的呢?

老师说:阻力与支撑在实战当中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判断方法。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的使用。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种阻力:密集成交区阻力。

什么叫密集成交区?一般来讲,由于影响股票供求的因素和人们的心理因素时刻在变化,这导致了股价经常处于波动之中。从K线图形看,股价的涨跌过程,无论是周K线还是日K线,会在某价位区内停留一段时间。少则几根,多则几十根、数百根。这个K线集中且成交量较大的价位区间被称为密集成交区。通常多头与空头的实力变化决定密集成交区面积的大小。

在图13-1中,下跌后期大角度无量杀跌,引起庄家关注,低位进场做反弹,引起了很多市场人气,但涨到前高密集成交区时,则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而这时成交量的萎缩,说明市场人气不足。阻力自然就产生了。

这种方法对期货、外汇、黄金走势图同样适用。

图13-2是沪铜连续(010020)的表现图。

第二种阻力:长期均线的阻力,出现在下跌的途中(见图13-3)。由于市场内的筹码过于分散的原因,缺乏庄家的控制,市场比较随机性的反弹受到长期均线的压制构成主要的阻力。

如果你问,一只股在形态上看着突破了,一追进却又跌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我的回答是:虽然在形态上突破了,却没能突破长期均线(见图13-4)。

第三种阻力:长期均线的姊妹线趋势线(经济节约线)的压力。由于市场内的筹码过于分散的原因,缺乏庄家的控制,市场比较随机性的反弹受到趋势线的压制构成阻力。突破趋势线阻力线后,则原来的阻力位会变成支撑位(见图13-5)。

第四种阻力:形态的阻力,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头肩顶、双顶、多重顶等(见图13-6)。

第五种阻力:主动卖空形成的阻力。

由于创了历史新高,这种阻力前期没有参照物可以参照,但可以通过市场的走势觉察到。

从人性上来理解,在较好的位置入场的投资者经常为保持盈利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减缓这种焦躁的情绪和神经质的办法就是获利回吐。更重要的是,反方向运动也可以试探买方的力量。

当某股股价经过前期持续的上涨之后又出现大角度急涨,造成持有该股的投资者获利丰厚,必然会出现集中抛盘,于是顶部形成。所以在日后的交易中,当遇到前期本身大幅上涨,最近又变换成大角度急涨的股票,要多加谨慎(见图13-7)。


第二节 五种支撑的形成

一、第一种支撑:来自市场成本重心区域的支撑

图13-8为我们展示了市场成本重心是在一段时间内累计成交量最多的区域。

二、第二种支撑:经过大幅下跌后抛盘枯竭形成的支撑

这种支撑对应的是波浪理论的2浪或者4浪的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地量地价,但这个时候并不是最好的买入机会,等待地量地价之后的加量,而后才是最好的买入机会(见图13-9)。

三、第三种支撑:均线的支撑

当股价形成上升趋势时,回调遇到支撑的均线参数越大,预示着日后行情也将会越大。比如,60日均线受到支撑大过30日均线受到支撑,120日均线受到支撑大过60日均线受到支撑,250日均线受到支撑大过120日均线受到支撑……均线参数需要自己调试,不是固定的。需要自己多设立几种,动态中随时观察。

图13-10是长期均线的支撑。

均线支撑的第二个特点是:庄家开始选择操盘线时短期均线具有支撑作用,随着行情的上涨,支撑位会由短期均线逐渐变为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见图13-11)。

四、第四种支撑:趋势线的支撑

做趋势的朋友,趋势线可以提供给我们这样的观察点。一旦趋势线的支撑向下突破后,原来的支撑位则会变成阻力位(见图13-12)。

五、第五种支撑:形态的支撑

这种支撑最典型的如头肩底、三角形、矩形等(见图13-13)。

第三节 支撑与阻力可以相互转换

上面咱们讲解了阻力与支撑的主要方法,在上面谈到的这些方法中,我们还需要记住一个重要的法则:支撑与阻力可以相互转换,也就是说,过去是支撑位,如果跌破了,那么这些原来的支撑位则会变成现在的阻力位(见图13-14~图13-17)。

百分比率或者黄金分割能提供另一种阻力与支撑相互转换。通过对自然法则的研究,人们发现很多事物都符合自然法则,其中就包括百分比率和黄金分割,交易者通过对股市的研究,发现由很多人组成的股市,其行为也符合自然的法则。于是被赋予了大自然神奇力量的百分比率和黄金分割逐渐地被传播者们使用,并且通过书本和讲座的模式向大家讲解和灌输,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并且使用。正是因为这样,群体性的买卖交易,造成供求关系在遇到百分比率或者黄金分割的重要位置时,出现了很神奇的阻力和支撑的效果。现在几乎所有的股票软件里全都有这两个功能。

这里说一个小插曲,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股市开始的时候,上海、北京由于具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及资本运作领域的人才,对消息政策非常痴迷。对技术分析则不屑一顾。而同一时期的深圳对比起来,无论是对消息还是政策的来源都不如上海和北京,于是深圳最早从台湾和香港引进了技术分析,通过学习,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存渠道。在当时进行市场预测时,百分比率及黄金分割神奇的预测效果常常让人嫉妒的眼里冒火。

图13-18是百分比率的支撑及阻力转换。

图13-19是黄金分割的阻力与支撑转换效果。

阻力与支撑的第三种转换:X线原理,其原理借鉴了物理学的力矩原理,最早是由台湾许金华提出来的。X线表面上看也是画线,仔细看,它和趋势线却有明显不同,趋势线是高点和高点相连,低点和低点相连。而X线则不是这样,如图13-20~图13-25所示。

在实战当中,我建议使用者要学会五线合一,也就是说,要将趋势线、均线、黄金分割、百分比率、X线融为一体,一起使用,并且要多周期画线(6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甚至季度线)去观察它们的不同的周期下阻力与支撑的情况。这样判断效果才会更好。因为它会让你知道同一时期,大小周期的阻力与支撑的位置在哪儿,使你的判断成功率大增。

另外,还要提醒一下:判断个股或者大盘的阻力或者支撑时,单一的出现一种阻力或者支撑,在这个市场里出现都不太保险。当你判断一只股票时,同一个价位多种阻力或者支撑方法同时出现时,判断效果的有效性会大大增强。

当画线观察阻力位与支撑位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穿透量”的问题。

在实战中,我们使用趋势线画出阻力与支撑时,短期内有时K线会瞬间击穿原来的阻力位与支撑位,然后迅速收回。原来的阻力与支撑依然有效果。使用者可不必计较这些毛边。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黄金分割和百分比率(见图13-26~图13-29)。

第四节 空间、时间,能量相互转换原理

在我的投资哲学里有一句话:“想要知道这一轮下跌是如何调整的,那你首先要看看上一轮是怎么上涨的,想要知道这一轮会如何上涨,那么首先你要看看上一轮是怎么调整的。”这个是阻力与支撑的基本原理。下面我们讲解一下这两个原理。

老师说:图13-30中的两张图,假如都到了底,你会买哪个?

学生说:看了图上面的字,我知道买第2个,如果没有字,我不敢确定。呵呵……

老师说:对的,买第2个,下跌阻力多,就意味着上涨的阻力也多,市场是有记忆的,每当反弹到前一个阻力区时,都会产生一个阻力需要消化。而下跌过程中阻力小,则上涨起来也相对更容易些。

当股价经过长期震荡下跌后到底,然后在上涨过程中成交量持续加大,则能大角度上涨,突破下跌的层层阻力。由于上升角度大,这时市场是以空间为主,体现为强庄手法(见图13-31)。

学生说:老师,当大角度下跌到低位区域后,上涨成交量不够,前期的下跌的阻力很大,股价无法大角度上涨怎么办?

老师说:庄家会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手法盘出一个角度,然后再进行上涨,则水到渠成(见图13-32、图13-33)。这种横向大震荡的手法主要是由于长庄建仓形成的。这样的庄家采取的手法属于控盘型手法。

长期的横盘或者大震荡,将极大地考验人们的持股意志力,90%的人都会在这个过程中禁受不住折磨,精神崩溃而将套牢的筹码交出来。等到庄家在低位把筹码吃足,前期的套牢盘和低位的跟风盘都出局后,这时通过横向整理,盘出了拉升角度。等到大盘调整到位后的行情配合,就会展开放量拉升行情了。

在图13-34中,由于突破股价大角度上涨(上涨以空间为主),市场内获利盘比较丰厚,这时候庄家就可能展开大幅的调整,以消化这些获利盘。

在图13-34中,由于突破股价大角度上涨(上涨以空间为主),市场内获利盘比较丰厚,这时候庄家就可能展开大幅的调整,以消化这些获利盘。

由于上涨很流畅,中途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整,这时主要的支撑就在庄家建仓成本区域形成的平台那里(见图13-35)。

假如股价拒绝向下调整,而是采取迅速缩量横向大震荡,以时间换空间的手法调整,则代表上涨亦是庄家拉高建仓,横盘整理反而是清洗获利盘和空中加油的加仓行为。一旦等到股价向上突破盘整区,可以第一时间参与其中。

如果在脱离庄家成本区后的上涨不是采取垂直大角度上涨,而是采取震荡上涨或者楼梯状上涨,那么股价面临的调整压力就比较小。因为在拉升的过程中,主力边拉升,边洗盘,很好地消化了获利盘的筹码,改由另一批看好的人进场,这样市场的平均成本抬高,这些人不挣钱不会出局,间接地替庄家锁仓了。所以这样的上涨,股价面临的调整压力比较小(见图13-36)。

还有一种情况:当前期的阻力区域竟然对上涨形成不了有效的阻力时,说明前期阻力位的筹码主要是庄家的筹码,这样的阻力形同虚设,股价直接就能突破或者在阻力位区域缩量整理,然后向上突破(见图13-37)。


财经大咖
大咖评论